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6-05诊治的127例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4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63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ASES评分。结果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13~1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内固定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2.
张翊  张超  曹聪  董宇启 《中国临床康复》2011,(30):5636-5639
背景:生物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材料具有与骨组织相似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具有射线可透过性,且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替代并更易于融合。目的:介绍各种可吸收性椎间融合器材料的特点、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择被PubMed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可吸收性椎间融合器的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与结论:尽管可吸收材料椎间融合器相对于传统椎间融合器来说具有许多优点,目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使用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其材料本身属性所致的风险仍然不可忽视,比如pH值降低、存在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和局部骨吸收的危险等。另外大多数聚合物材料脆性高,由其加工制成的融合器置入人体后可能出现融合器断裂,导致融合失败,尚需逐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3.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系统(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12月采用PCCP治疗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34~ 90岁(平均71.8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分型:ⅠA型4例,ⅠB型1例,Ⅱ型9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d,平均2.5d。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5 mL(30~90 mL);近端切口长2~3 cn,远端切口长3~4 cm;术后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平均为1.5分(1~3分)。17例患者术后获4~10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8.1分(80~93分);其中优3例,良1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螺钉钢板断裂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改良Evan Ⅰ~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比格犬椎间融合器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16只雌雄各半的健康成年比格犬进行腰椎扫描,立体的显示比格犬腰椎结构,测量出重建图像的各腰椎体横径、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值,并观察其形态及雌雄差异。结果 1)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3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2mm之间;2)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1.0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0.0mm之间;3)雄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5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0mm之间;4)比格犬腰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值有性别差异(P<0.05)。结论 1)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比格犬腰椎的立体结构。2)比格犬腰椎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隙有性别差异。3)根据CT测量研制的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符合比格犬腰椎间隙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6.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 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钛涂层骨界面进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将钛金属基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钛涂层材料植入兔股骨髁,以无涂层钛金属作为对照。分别在植入4周、8周、12周、24周对2组进行推出实验,测定骨.涂层界面剪切强度。结果纳米氧化钛涂层组在8周、12周、24周剪切强度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强度至12周达到最大值。结论中长期纳米氧化钛涂层的界面剪切强度大于无涂层对照组,体内植入纳米氧化钛涂层具有中长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病变为主的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3%RA患者早期以足受损为首发症状,晚期足病变率可达52%,而其中外翻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外翻是指趾向外偏移超过15°的一种足部畸形,类风关性外翻是一种系统性的全身疾病,因此矫正它常常需要综合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8(26—62)岁,均为单侧胫骨,左膝8例,右膝7例。按照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原发III级9例,原发II级6例,另3例原发II级患者先行肿瘤边缘切除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局部复发。手术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纵行切口,或纵“S”形切口切开,所有病例切除活检通道。根据肿瘤的范围,在肿瘤边界外3cnl进行切除。分别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植入大小合适的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髌骨不进行置换,把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并用打断筋膜后网状纵横延展的肌瓣覆盖,把两侧与切口两边的深筋膜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7±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3±115)ml,输血量平均(613±160)ml。15例都获32~53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断裂。术后1年患者MSTS功能评价:优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3%。伸膝肌力平均4.2(3—5)级,膝关节屈曲平均(98.1±12.4)°,伸膝平均3.3°(0—15)°。结论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1992~2002年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7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采用AESCULAP的MACS TL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2例颈椎损伤患者均因呼吸衰竭在1年内死亡;1例T12/L1损伤患者因褥疮感染于2年后死亡;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经对症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2例胸腰段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后复查脊髓神经损伤程度由原来B级恢复至C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对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争取早日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