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通过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14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7d内出院。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评级:优68例,良39例,可9例,优良率92.2%。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创伤小,基本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依替膦酸二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32例 ,测定其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和尿中脱氧吡啶啉的浓度。口服依替膦酸二钠2 0 0mg ,2次 d ,2周后改服钙尔奇D片 (钙 6 0 0mg及维生素D 12 5IU d) 11周 ,共 13周为一疗程 ,治疗两个疗程后复查骨密度和尿脱氧吡啶啉的浓度。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 ,患者腰椎骨密度显著增高 (治疗前为 0 6 94± 0 12 4g cm2 ,治疗后为 0 72 1± 0 10 8g cm2 ,P <0 0 5 ) ,股骨颈骨密度无显著变化 (治疗前为 0 5 91± 0 117g cm2 ,治疗后为 0 6 0 2± 0 0 98g cm2 ,P >0 0 5 ) ;尿脱氧吡啶啉浓度显著降低 (治疗前为 6 6 7± 2 0 4nmol mmolCr,治疗后为 4 2 2± 1 6 3nmol mmolCr,P <0 0 1)。结论 依替膦酸二钠能有效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颈髓损伤73例中并发低钠血症的28例患者,与同期住院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较,其电解质和抗利尿激素(ADH)的不同变化。结果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组血Na 、Cl-、Ca2 和ADH浓度低于对照组,血K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补充高浓度钠盐,但部分患者血Na 浓度不能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抑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有关,采用每日定期分次补充高浓度钠盐的治疗方法,血钠可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54.
丹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微循环变化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二组,以气囊止血带造成兔左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静注丹参,观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微循环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流缓慢、红细胞严重聚集、大量白细胞附壁和白色微栓形成,无复流现象严重;实验组经丹参保护,微循环障碍轻,骨骼肌组织损伤轻。结论:丹参通过疏通微循环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顽固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1例颈髓损伤并发低血钠症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0.79%(31/76),发现低钠血症的时间为受伤后(5.6±3.4)天,血钠平均(131.41±36.73)mmol/L,24小时尿钠平均(339.92±125.13)mmol/L.经补液、补钠等治疗,死亡3例,痊愈28例,平均住院时间(31±12.6)天.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抑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有关.低钠血症的治疗原则是积极补充血容量和丢失的钠盐,血钠多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6.
我院2003-01~2006-01收治曾在门诊误诊的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60~84(67±9.3)岁。转移瘤来源:肺癌6例,肝癌4例,胃癌3例,前列腺癌2例,乳腺癌3例,宫颈癌2例,结肠癌1例,来源不明7例。转移瘤节段:颈椎3例,胸椎47例,腰椎35例,骶尾椎6例,单椎体转移型7例,多椎体转移型21例。误诊时间为2~36个月。误诊的疾病包括: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纤维组织炎、类风湿病、输尿管结石、前列腺炎、肾炎、感染及软组织挫伤等。1.2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为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中药壮骨益髓颗粒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收治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壮骨益髓颗粒治疗(黄芪、肉桂、枸杞子、伸筋草等,3次/d,15 g/次);对照组予万通筋骨片(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次/d,2片/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脊髓功能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8%,优于对照组的64.9%(P<0.05).结论 口服壮骨益髓颗粒能使病变脊髓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进而抑制脊髓局部的炎性改变,减轻水肿,减轻脊髓的受压状况,改善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58.
【】 目的 通过应用QCC品管圈加强护士在临床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合格率,确保护士能正确规范执行查对制度,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 方法 应用QCC品管圈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循环法方法加强对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督查,对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进与提高。结果 全面提升了护士进行静脉给药时规范执行核对达标率。2016年与2014年比较,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达标率由95.07%提升到99.13%。结论 周而复始应用QCC品管圈加强对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督查,确保护士能规范执行核对,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B、C、D组分别在损伤后立即、24h、7d移植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的第三代BMSCs,A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BMSCs移植后24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结果移植后1周,各组移植的BMSCs基本位于硬脊膜下,移植后2—4周,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D组损伤脊髓内BMSCs数量明显多于B、C组。结论(1)移植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2)在脊髓损伤后7d移植BMSCs较损伤后立即或1d后移植更利于BMSCs在损伤区的聚集。  相似文献   
60.
目的:确定痹康无糖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牛膝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对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地龙中次黄嘌呤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煎煮法对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药材中脂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倍量的85%乙醇,提取1次,每次1h;药材中水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浸泡0.5h,加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h。结论:工艺合理,稳定,重现性好,为痹康无糖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