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目的将小鼠IL-27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研究其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7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获得表达IL-27的阳性细胞克隆(Eca109/IL-27),用ELISA法检测细胞IL-27的分泌.将Eca109/IL-27移植裸鼠腹腔,观察瘤细胞的成瘤性和裸鼠的生存期.用RT-PCR检测IL-27基因在裸鼠体内瘤组织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4表达、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表达IL-27基因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IL-27,该细胞培养上清中IL-27含量为(137.73±7.00)pg/ml,而Eca109/LXSN和Eca109细胞培养上清中未检出IL-27(P<0.01),但Eca109/IL-27与Eca109/LXSN和Eca109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将Eca109/IL-27、Eca109/LXSN 和Eca109细胞分别接种裸鼠腹腔15天后,各组裸鼠均于腹腔形成多数瘤结节,Eca109/IL-27组明显少于Eca109/LXSN 和Eca109细胞组(P<0.05);Eca109/IL-27组裸鼠的生存期(35天时均无死亡)明显长于Eca109/LXSN 和Eca109细胞组[分别为(23.33±1.52)、(24.00±1.37)天](P<0.01);Eca109/IL-27组肿瘤组织中有p28和EBI3亚基基因表达,而Eca109/LXSN 和Eca109细胞组瘤组织中未见表达(P<0.01);其CD204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接种Eca109/LXSN与Eca109细胞组(P<0.05);G0/G1和G2/M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与接种Eca109/LXSN和Eca109细胞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L-27可于体内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发展,提高CD204的表达,延长生存期,发挥抗肿瘤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或)Western blot检测4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及一株正常肝细胞中VEGFR-1、VEGF-A、VEGF-B及VEGFR-2的mRNA和(或)蛋白质表达.结果 MHCC97-H、MHCC97-L和SMMC-7721细胞均有VEGFR-1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且VEGFR-1 mRNA和蛋白质在MHCC97-H中的表达高于MHCC97-L、SMMC-7721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配体VEG-A和VEGF-B在检测的4种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中均有表达.同时在检测的四种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中均能检测到VEGFR-2 mRNA和蛋白质表达,但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有VEGFR-1表达,而且其表达强弱与肝癌细胞株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VEGFR-1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43.
244.
目的:观察茵陈理中汤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 临床疗效。方法:制定诊疗及随访流程,纳入门诊治疗的PNAC 患儿55 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2 组。熊去氧胆酸组26 例予熊去氧胆酸;茵陈理中汤组29 例予熊去氧胆酸加用茵陈理中汤治疗。记录2 组临床指标纠正胎龄、体质量、体质量Z 值、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 评分。结果:治疗前,2 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胆红素峰值水平以及就诊时纠正胎龄、体质量、体质量Z 值、NBN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用茵陈理中汤组治疗周期较熊去氧胆酸组缩短,治愈时纠正胎龄更小,体质量、体质量Z 值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熊去氧胆酸组有5 例因疗效不佳,使用激素治疗,加用茵陈理中汤组无使用激素治疗。结论:加用茵陈理中汤治疗PNAC 可缩短疗程,促进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245.
目的 基于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模型。方法 以大样本、多中心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病例作为数据源,运用CRT、CHAID、QUEST、C5.0决策树和多层感知器(MLP)、径向基函数(RBF)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模型,并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模型的诊断规则。结果 采用CRT、CHAID、QUEST、C5.0算法决策树建立的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的诊断模型,准确率为83.1%、91.0%、89.5%、93.2%。其中采用C5.0算法的决策树模型优于前3种。采用MLP、RBF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模型,准确率为92.1%和90.8%,其中采用MLP的神经网络更优于采用RBF算法的神经网络。结论 运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建立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模型。其中痰多粘稠、痰色黄、脉滑、咳嗽、指纹紫滞为诊断中的决定要素。“痰”、“热”为痰热闭肺证的证候病机。本研究为小儿肺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有力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46.
系统评价柴黄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搜集柴黄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辅以手工检索灰色文献。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 profiler 3.6.1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共纳入18篇RCTs,包含2 45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262例,对照组1 1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柴黄颗粒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RR=1.18,95%CI[1.15,1.22],P<0.000 01),减少症状/体征消失时间(MD=-1.39,95%CI[-1.66,-1.12],P<0.000 01),改善细胞因子水平(MD=-...  相似文献   
24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吴鞠通治疗小儿痘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吴鞠通医案》小儿痘证相关条文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收集到处方214首、中药130味、总使用频次2307次。其中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共有15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队,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8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吴鞠通治疗小儿痘证注重辨证,灵活应用凉泻或温补之法,重点在于解毒,需彻底清除痘毒。  相似文献   
248.
系统评价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搜集有关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且辅以手工检索灰色文献。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GRADE profiler 3.6.1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共纳入21篇RCTs,包含2 65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330例,对照组1 3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相比,复方芩兰口服液可提高总有效率(RR=1.15,95%CI[1.12,1.19],P<0.000 01),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7,95%CI[0.47,1.25],P=0.2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49.
艾军  杨光秀 《四川医学》2006,27(10):1015-1015
患者,27岁。因G5P2^+226周孕于2004年4月29日来院行引产术终止妊娠。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膨隆,宫底脐上2^+指,胎心清晰、响亮,140次/min。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前穹隆处扪及胎儿肢体。B超提示:胎儿发育良好,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羊水4.6cm。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于当日下午4时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常规操作,抽见羊水后注入利凡诺100mg。术后患者诉上腹疼痛,次日缓解。术后5d一直无宫缩。B超检查提示:胎儿位置较高,胎心存在,羊水4.5cm。于第6天再次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穿刺成功,顺利注入利凡诺75mg,同时口服乙烯雌酚1mg,2次/d,术后第2天仍无宫缩,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滴完20U后仍无宫缩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