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服用瑞格列奈后对匹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自身前后对照、随机交叉的试验方法,筛选出12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和安慰剂(n=6);另一组同时口服瑞格列奈和匹伐他汀钙片(n=6)。洗脱2周后,两组交叉服用药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血浆匹伐他汀的浓度,用DAS 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联用瑞格列奈和匹伐他汀钙片与单用匹伐他汀钙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48分别为(182.37±70.37)和(94.62±7.55)ng.h.L-1;Cmax分别为(41.96±6.77)和(24.98±4.36)ng.L-1;Tmax分别为(0.75±0.00)和(0.75±0.20)h,t1/2分别为(9.91±2.28)和(8.68±3.00)h;CL分别为(0.010±0.00)和(0.02±0.00)L.h-1。结论: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瑞格列奈对匹伐他汀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蛋白组学的角度探索脑深部电刺激(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否类同。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测定3例行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脑脊液中蛋白,在手术前(未干预组)、手术7 d后但未刺激前(微毁损组)和刺激1周后(DBS组)的表达变化。另留取3例非中枢系统疾病病人的脑脊液蛋白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未干预组和DBS组、微毁损组和DBS组的组间比较分别发现14、18和13个明显差异蛋白点。除3个蛋白点外,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与未干预组和DBS组的组间蛋白差异点完全不同;且在这3个相同的蛋白点中,两个蛋白点呈相反方向表达。结论结果初步提示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建立一种符合临床垂体腺瘤生物学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恶性垂体腺瘤细胞 (mGH3) ,通过立体定向将mGH3细胞 1× 1 0 9个 /L移植至大鼠 1侧侧脑室 ,病理检查移植瘤生长情况 ,放射免疫法监测循环中大鼠生长激素 (rGH)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的mGH3细胞具有分泌rGH的能力 ,大鼠脑室内接种mGH3细胞后 3周 ,出现肢端肥大、尾巴增粗、毛发增多、结膜水肿等改变 ,荷瘤鼠平均生存 ( 4 4.2± 5.6)d ,肿瘤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性生长 ,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 ,肿瘤新生血管丰富 ;从第 3周起大鼠循环中rGH水平逐渐升高直至死亡。结论 同种移植性大鼠恶性垂体腺瘤具有浸润性、高血运性和释放生长激素的能力 ,是一种较理想的垂体腺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5.
我科于 1997年 12月至 1998年底 ,采用经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后缘的方法 ,手术切除鞍内肿瘤 10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6例。年龄 17~ 60岁 ,平均 40 6岁。病程 1天至 2 2年。其中 ,生长激素 (GH)腺瘤 3例 ,催乳素 (PRL)腺瘤1例 ,无功能腺瘤 2例 ,混合性腺瘤 2例 ,颅咽管瘤 2例。1 2 影像学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4例加做MRI,均提示鞍内或鞍内向鞍上生长肿瘤 ,肿瘤直径 1~ 4cm ,1例有阻塞性脑积水 ,6例蝶鞍分层片有明显蝶鞍扩大 ,鞍结节角 <90°。1 3 手术方法 :选右额发际切口 ,作…  相似文献   
36.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干出血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基底节出血意识障碍的患者,其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保证良好的氧供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共有三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患者出现突发窒息,诊断为气管黏膜剥脱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与研究华东地区的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为颅脑交通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颅脑交通伤患者,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 7 369例颅脑交通伤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72:1。平均年龄(39.28±16.51)岁。25~4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为43.7%。受伤人员中行人所占比例最大,为33.3%。以每年1月份发生颅脑交通伤最多,占13.90%。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颅脑交通伤发生在上午7~10时及下午5~9时,分别占23.7%和31.5%。所有住院患者中死亡858例(11.6%),存活6511例(8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颅脑损伤严重度、首送医院、省份、交通伤发生的季度和医院等级等都是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应加大颅脑交通伤高发时间段,也就是一天中的早晚上下班高峰以及一年中的第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的道路交通管理,加强中青年男性的道路安全教育,加大对高龄人群的道路交通保护。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重度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重度医院感染革兰阳性菌肺炎共43例,应用替考拉宁进行治疗,疗程7~14 d。结果替考拉宁治疗后,患者痊愈31例,显效6例,痊愈率为72.1%,有效率为86.0%;细菌清除38例,清除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2例,发生率为4.7%。结论替考拉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重度医院感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9.
颅脑创伤早期动态监测血糖对判断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监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后3 d内血糖变化,评估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伤后6 h入院、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无严重的合并伤为入选标准选取2007至2008年间颅脑创伤患者62例,监测入院后四个时间点(入院即刻、24 h,48 h,72 h)的静脉血糖值.按GCS(GlasgowComa Scale)分为轻、中、重型颅脑创伤三组,按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入院血糖11.1 mmol/L为界分为严重高血糖组与轻度高血糖组,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评估高血糖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中、重型颅脑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平均血糖随着伤情的加重依次升高;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且以入院即刻差异最大[(8.51±2.01)mmol/Lvs.(11.54±2.45)rmnol/L,P=0.0001,t=4.988];严重高血糖组死亡率为64.71%,显著高于轻度高血糖组的13.95%(P=0.0002,χ2=15.46),两组的ICU平均住院天数(ICULOS)分别为22.6 d和10.2 d,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21,t=3.216),而总住院天数(HL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 颅脑创伤后早期出现的应激件高血糖可反映伤情的严重程度,入院血糖>11.1mmol/L时将预示着患者的高死亡率,可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06—2018-1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80例患者。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以尿培养结果分为尿培养阳性组与尿培养阴性组,同时检测U-HBP及血清PCT。以尿液细菌培养为"金标准",评价U-HBP与血清PCT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标本中,尿培养阳性组18例(阳性率22.5%),阴性组62例(阴性率77.5%)。尿培养阳性组与尿培养阴性组的U-HBP分别为(190.16±132.20)ng/mL和(60.02±89.76)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PCT分别为(0.06±0.12)ng/mL和(0.04±0.0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HBP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以222.09ng/mL为诊断临界点,U-HBP检测尿路感染的特异度为81.00%、灵敏度为61.10%,准确度为76.8%。结论与PCT相比,U-HBP对尿路感染诊断的早期预警作用更好,可作为尿路感染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