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背景:阵发性动作诱发运动障碍(PKD)是一种罕见的以无意识运动短时发作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短暂的无意识运动由突然的自主运动触发。尽管人们已经猜测原发性病例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的,但尚未经证实,确立严格的诊断标准有助于遗传学研究。方法:回顾121例易感患者的临床表现,这些患者被推测诊断为原发性PKD来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大多数(79%)易感患者有不同的同质表型。建议以后原发性PKD的诊断标准应以表型为基础:可识别的发作触发(突然的运动)、短暂的发作持续时间(<1m in)、发作期间部分感觉和痛感的缺失、抗癫痫药物的反应度、排除其他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儿童恶性实体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儿童恶性实体瘤化疗前后辅助治疗作用。方法:2005年9月—2011年5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185例(男118例,女67例)。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101例,晚期肝母细胞瘤(hephatoblastoma,Hb)35例,以及IV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4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103例以及对照组(常规化疗组)82例。分析化疗期间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101例RB: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中位时间为(10.1±1.5)d,对照组为(13.4±2.3)d,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意义(X2=4.56,P=0.032);(2)35例HP:35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6±0.05)×109/L、(15±2.2)d。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34±0.12)×109/L、(18±1.5)d。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9例NB:49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4例。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45±0.1)×109/L、(14±1.6)d;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2±0.4)×109/L、(17±0.4)d。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缓解恶性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以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扶正辅助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7例慢性溃疡患者采用丁桂散及黄连膏外敷方法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治愈率(92.59%)。结论:丁桂散组方简单,制作方便,同时临床实践证明外用平和,无刺激无过敏反应,疗效可靠,宜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5.
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CNS)是人体皮肤粘膜的常见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介入操作的增多,引起越来越多的院内感染,在一些三级医院,MRCNS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日益突出。本研究就我院3年来所收集的MRCNS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作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21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血清NSE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同仁医院213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临床资料,均为单眼发病.依据病理及全身检查,分为眼内期146例、眼外期48例及远处转移期19例.根据病理和年龄,将所有病例分为≤3岁的眼内期组、眼外期组、远处转移期组;>3岁的眼内期组、眼外期组和远处转移期组.结果 眼内期组血清NSE水平为(27.5±10.8) μg/L,眼外期组血清NSE水平为(28.2±8.5)μg/L,远处转移期组血清NSE水平为(149.0±128.6)μg/L.≤3岁患儿各组NSE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患儿各组NSE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期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眼内期组、眼外期组.结论 血清NSE值的测定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远处转移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一个5代遗传的具有独特表型的Leh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方法对LHON的常见致病突变位点(3460、11778、14484、14459等)、线粒体遗传病Leigh病常见突变位点8893和线粒体脑肌病伴Leigh病表型的常见突变位点135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SSCP和测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家系是新的LHON突变亚型。为明确该家系的诊断,需要进行线粒体DNA的全长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方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睾丸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基睾酮组和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醋酸棉酚50mg/kg体质量灌胃给药,制备生精障碍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蒸馏水,甲基睾酮组大鼠灌服甲基睾酮混悬液,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高浓度(含1.75g、3.5g生药/mL)五子衍宗方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30天。光镜下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TGF-β1、Smad2、Smad4蛋白表达量。结果:棉酚可造成大鼠睾九曲细精管萎缩、退化,管壁变薄,生精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精子发生障碍;睾丸组织TGF-β1表达上调(P0.01),Smad2、Smad4表达下调(P0.01)。五子衍宗方能显著下调大鼠睾丸TGF-β1表达(P0.01),上调Smad2、Smad4表达(P0.01),拮抗棉酚造成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结论: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改善大鼠睾丸的生精功能,可能五子衍宗方治疗不育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而且不能自主进食,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可迅速出现营养不良、体重降低及低蛋白血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本院2002年2月全2007年1月共收治了3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采用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结果:经过EN支持后,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在正常范阔。2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便秘者;2例出现堵管,未出现严重腹胀、反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使用方便、营养丰富、价格低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