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翼点开颅术后颞肌萎缩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翼点开颅术后颢肌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4例病人采用术中保护颞浅动脉,骨膜下逆行分离颞肌,必要时切除颧弓,保持颞肌正常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本组病人无颞肌萎缩、颞前区瘪陷,两边颞肌对称,张口和咬合功能正常.结论颞肌萎缩的原因:不正当的分离、过分的牵拉、肌肉复位时挤拉等直接损害颞肌;供应颞肌的血管阻断致肌肉缺血;颞肌部分或全部失神经支配;颞肌复位时没有维持合适的肌肉张力.针对原因术中进行适当操作,可完全杜绝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外科治疗单侧侧脑室性脑积水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自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14例单侧侧脑室性脑积水患者分别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和神经内镜下透明隔造瘘术治疗。其中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采用神经内镜透明隔造瘘术1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2 D头痛、呕吐症状消失,记忆力下降者术后3 D好转,视力下降者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分流术组中出现分流管阻塞、术后发热各1例;内镜组中仅1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随访0.5~14年,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颅内高压症状,无癫痫再发作。  相似文献   
53.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目前病因不明确,可分为中枢型(central PNET,cPNET)和外周型(peripheral PENT,pPNET)两型,临床上以pPNET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双颞侧颅内外沟通瘤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PNET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25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 对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25例进行临床分析。室管膜瘤16例,室管膜下瘤2例,恶性室管膜瘤7例。肿瘤位于额叶8例,项叶14例,枕叶3例。肿瘤呈完全实质性者6例,囊性变者19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随访时间5月~5年者8例,5~10年者14例,10年以上者2例。死亡6例。3年以上存活者17例,其中5年存活者12例,10年存活者2例。结论 对于分化良好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手术全切除可达到治愈目的,对于部分切除和恶性室管膜瘤手术应尽量切除并行放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20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切除的60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5例。术后病理显示55例(91.7%)为良性肿瘤,其中脑膜瘤27例,神经鞘瘤12例,垂体腺瘤12例。术后随访半年,颅神经损伤好转率为52.9%(27/51),术后头疼缓解率为85.7%(6/7),面部麻木好转率仅为33.3%(6/18)。术后新发神经受损症状40例,其中眼神经麻痹22例(56%,22/40),随访6个月好转16例(72.7%,16/22)。术后视力、视野好转率为50%(7/14);新发视力受损2例,随访6个月无明显改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是肿瘤未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海绵窦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Dolenc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效果良好,但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不利于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6.
目的在切除大或巨大型垂体腺瘤术中更好地保留垂体柄的解剖和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在鞍结节至鞍背的平面上按时钟划分为6个区间,观察垂体柄在此6个区的分布.结果垂体柄没有位于第Ⅰ区间者,位于第Ⅱ区间者12例(9.8%),第Ⅲ区间者46例(37.4%),第Ⅳ区间者29例(23.6%),第Ⅴ区间者31例(25.2%),第Ⅵ区间者5例(4.1%).结论大多的垂体柄位于垂体腺瘤的后方或侧后方,术中按其分布特点可更好地寻找垂体柄.  相似文献   
57.
回顾性分析18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预后.PNSH呈良性病程,预后较好,但须严格其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8.
经颅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提高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技术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人路18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39例,经额下入路20例。结果 肿瘤全切151例(61.4%),次全切79例(32.1%),大部分切除16例(6.5%),死亡3例,随访3个月~1年,16例复发行放射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基于肿瘤的大小、质地、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和掌握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对视神经及视交叉、垂体柄、下丘脑和穿支动脉的保护,肿瘤残余或呈侵袭者术后辅以放疗,可显著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9.
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1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囊肿壁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术26例,其中12例同时行癫痫手术;囊肿一腹腔分流术11例,神经内窥镜下囊肿造瘘术14例。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CT,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者41例,无改变10例。随访3个月~8年,症状消失或改善45例,无改变5例,加重1例。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患者症状控制满意。结论神经内镜囊肿一脑池或脑室造瘘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对于伴有癫痫的患耆,采取开颅囊肿壁切除并脑池开放同时行致痫灶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脑水肿大鼠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NO)及脑含水量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共选取54只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常温损伤组(24只)及亚低温损伤组(24只),后2组大鼠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细分为伤后30min亚组、伤后2h亚组、伤后4h亚组及伤后8h亚组。参照袁绍纪等介绍的方法将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损伤组大鼠制成创伤性脑水肿动物模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并运用Elliot公式计算伤侧脑组织水含量。结果常温损伤组大鼠于脑损伤后30min内即出现脑水肿,其脑含水量[(78.12±0.18)%]明显大于对照组[(77.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3.561±0.251)μmol/L]也较对照组[(2.438±0.134)μmol/L]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损伤组大鼠脑含水量及NO含量于伤后8h达到峰值[此时脑含水量为(79.83±0.41)%,NO含量为(7.831±0.272)μmol/L]。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水肿大鼠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而且还能显著减轻其脑水肿程度。结论NO在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与脑含水量具有同步变化的特点;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降低颈内静脉血NO含量,从而缓解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早日康复,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