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后正中入路7例,远外侧入路5例.结果 术后CT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后组脑神经麻痹3例,共济平衡障碍2例,肢体偏瘫1例.结论 PICA动脉瘤的脑内血肿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多并发脑积水,根据动脉瘤部位多选用远外侧入路和枕下后正中入路.危重病人经积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方法 家兔16只,其中用于制作尸头硅胶灌注标本6只,观察家兔颅后窝静脉引流特点,并与人静脉引流情况比较;另外10只模拟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电凝并切断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结果 在硅橡胶灌注的6具兔头标本中,有1具仅灌出动脉,其余兔尸头灌注情况均较满意.用于制作岩静脉单侧离断模型的10只家兔中,建模成功8只,失败2只.结论 开颅电凝切断家兔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初步探讨fibulin-5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fibulin-5 mRNA在正常脑组织(7例)和低分级胶质瘤组(22例)和高分级胶质瘤组(15例)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ibulin-5 mRNA在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所有7例标本均检测到表达;在低分级胶质瘤组中,22例标本有14例检测到表达;在高分级组中,15例标本有3例检测到表达。正常脑组织标本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和低分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级胶质瘤组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均低于正常脑组织和低分级胶质瘤组的表达(P〈0.05)。【结论】fibulin-5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其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胶质瘤的进展和血管生成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EGFL7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6例新鲜胶质瘤标本,其中包括21例低度恶性(Ⅰ~Ⅱ级)及15例高度恶性者 (Ⅲ~Ⅳ级),用RT-PCR检测其EGFL7 mRNA的表达。另收集45例胶质瘤石蜡标本,其中包括24例低度恶性(Ⅰ~Ⅱ级)及21例高度恶性者(Ⅲ~Ⅳ级),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L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GFL7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EGFL7 mRNA及其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EGFL7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t=4.399,P<0.01);EGFL7在正常脑组织中没有表达。结论人脑胶质瘤中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EGFL7均呈增高表达并且与其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EGFL7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经CT和/或MR确诊为垂体腺瘤的9例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入路,不切除鼻中隔,以扩大蝶窦开口方式打开蝶窦前壁后打开鞍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显示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5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前内分泌异常的所有5例患者术后激素检查正常。结论经蝶窦入路神经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照明好,能提供全景化视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严重额颞对冲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严重额颞对冲伤手术方式。方法 我院1994 ̄1998年分别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及传统手术入路的治疗102例严重额颞对冲伤患者。结果 经扩大翼点入路治疗56例,死亡率35.71%,Jennet V级治愈率41.07%;经传统额颞瓣治疗46例,死亡率56.52%,Jennet V级治愈率21.74%。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经扩大  相似文献   
28.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