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74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415篇
综合类   845篇
预防医学   219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特异性siRNA调节肿瘤组织乏氧状态的抗肿瘤效应。方法:构建含有HIF1α特异性RNAi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携带VX2肿瘤细胞的荷瘤模型兔。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兔耳缘静脉中进行治疗,以注入无干扰序列腺病毒载体为对照。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成像的方法观察模型兔肿瘤组织乏氧和坏死的变化。切除剥离肿瘤,测量肿瘤体积;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坏死程度;采用RTPCR检测HIF1α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HIF1α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约为1.1×1010 PFU/ml。PET成像检测显示,经siRNA重组腺病毒治疗后的移植瘤组织中18FFDG标准摄取率(SUV)较对照兔显著降低\[(3.51±0.36)% vs (8.73±0.83)% ,P<0.01\],图像显示肿瘤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缺氧和坏死区域。HIF1α siRNA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RTPCR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特异性siRNA使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减少、肿瘤组织乏氧加剧和坏死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对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276例患者的资料,分为合并肝癌组(病例组n=86),未合并肝癌组(对照组n=190)。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腹水,肝性脑病,TBI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作为校正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ALP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2.432倍(OR:2.432,95%CI:1.271—4.655),GGT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6.268倍(OR:6.268,95%CI:3.219—12.208)。结论:ALP和GGT异常升高是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3.
亚麻苦甙水解酶/亚麻苦甙(lis/lin)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自杀基因系统,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又一手段。研究表明,它通过水解前体药物产生氰根离子(CN^-)对靶细胞产生杀伤效应。相比较其他自杀基因系统,lis/lin自杀基因系统具有高效、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同时其旁观者效应机制也不同于其他自杀基因系统,表现出更为强大杀伤周围靶细胞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自杀基因系统,将有希望用于肿瘤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4.
中医疗法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综述了多种中医疗法抗HP感染的特点及疗效,并指出现有中医疗法的局限性。认为开发推广切实有效、临床应用方便的中医疗法以及从微观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中医抗HP感染的实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依那普利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抗高血压药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用依那普利治疗不能理想控制血压.为此,我们研究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治疗此类患者与单用依那普利的疗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CCB),属二氢吡啶类,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依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用,对照组依那普利单用,治疗4周,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结果 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8.1%,对照组总有效率89.8%,P<0.05.结论 依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6.
秋燥是发于秋令的热病。有邪在肺卫,邪在胃肠,邪在肝肾之分。简曰上燥、中燥、下燥。故有"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之说。而燥气又有温燥,凉燥之别,初秋久晴无雨多温燥,秋深西风肃杀多凉燥。我对秋燥食治,多辨为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分析部分无偿献血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从而了解无偿献血者的血脂水平和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结果部分无偿献血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无偿献血者中存在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者,以单纯三酰甘油增高为主。结论保证血液质量需要关注无偿献血者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8.
《伤寒论》的辩证法思想导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它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完整思想体系。《伤寒论》之所以历千百年而不衰,古而不朽,是因为它辨证论治的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其辨证分析、疾病转归、治法治则、选方用药等无不体现出辩证法思想。纵览全书,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普遍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已蕴涵其中。  相似文献   
149.
明朝时福建农民陈振龙从吕宋(现菲律宾)引入甘薯,又名红薯、番薯、甜薯。当时记载有六种药用价值:一可治痢疾和下血症,二可治酒积热泻,三可治湿热和黄疸病,四可治遗精和白浊淋毒,五可治血虚和月经失调,六可治小儿疳积,民  相似文献   
150.
目的:了解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征及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Phoenix100仪器法进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及Phoenix100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1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78.15%)和伤口脓液(创面)(15.13%);科室分布以内科、外科最多,分别占64.71%、22.68%,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在内科呈上升趋势,而在外科及ICU呈下降趋势;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对包括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耐药。结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选择上要建立在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基础之上,并需要不断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