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估双侧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应用骨锚式助听器(bone-anchored hearing aid,BAHA)后的听力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双侧先天性耳廓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患者7例,单侧耳廓畸形伴双侧中耳畸形3例,佩戴软带BAHA后单侧植入BAHA钛植入体.分别测试患者在声场中裸耳与应用软带BAHA、植入式BAHA后的平均听阈、言语识别率及言语识别阈.以BAHA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格拉斯格受益列表(Glasgow children's benefit inventory,GCBI)分析患者应用BAHA后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和满意度.结果 患者裸耳平均听阈为(64.8 ±5.9)dBHL,佩戴软带BAHA后平均听阈降至(30.2±3.7) dBHL,佩戴植入式BAHA后平均听阈为(20.3±3.9) dBHL,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佩戴软带BAHA后患者听阈较裸耳平均下降(36.1±8.0)dB;植入式BAHA听阈较软带BAHA平均下降(12.2 ±3.4)dB.在45dBHL和65dBHL给声强度下,裸耳言语识别率分别为(3.00±1.07)%和(57.55 ±10.30)%,植入BAHA后言语识别率提高至(89.39±5.83)%和(91.19 ±4.1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裸耳平均言语识别阈为(63.1±5.9) dBHL,佩戴植入式BAHA后为(24.7±3.5) dBH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HA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患者应用软带BAHA和植入式BAHA均获得满意效果,GCBI平均受益分数为(35.59 ±14.35)分.结论 对于双侧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应用BAHA可显著改善其听力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1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占28/30,腺样囊性癌占18/30,鳞癌占5/30,其它肿瘤占7/30。对其中资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对可能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Log-Rank检验分析。 结果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0%和18.7%。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显微镜下无残留切除率显著低于其他恶性肿瘤(Χ2=7.667,p<0.05)。手术切缘阳性与否对于生存的影响组间无差异。术后放疗与否对于生存的影响组间无差异。结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起病隐匿,临床少见,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用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资料完整患者36例(63耳), 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 分别为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患儿术后听力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36例患儿、63耳听力均有提高, 44耳治愈, 19耳改善。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或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3种手术方式, 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鼓膜置管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腺样体切除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治疗在适应证恰当时也有很好的效果, 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995年 5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1日因双耳重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 312例中诊断为双耳前庭水管扩大者 10例 (3 2 % ) ,其中语前聋 7例 ,语后聋 3例。回顾性分析这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顺利 ,8例耳蜗底回开窗时发生轻度井喷 ,迅速用颞肌筋膜牢固封闭圆窗制止井喷。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中耳炎等并发症。开机 6个月时 8例患者具有开放性言语识别力 ,已进入普通学校 (幼儿园、小学、大学 )就读。另 2例语前聋的幼儿视觉强化测听听阈达 4 0dBHL ,与其他无内耳畸形的全聋儿童术后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全聋前语言能力较好的 5例患者术后语言能力明显好于语前聋的患者 ,语言交流基本听不出聋人特有的语音特征。另 5例患者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结论 尽管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能出现井喷 ,但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且听力 言语康复效果好 ,因此重 极重度聋的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处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11例发生于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区域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其中神经鞘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软骨瘤2例,脊膜瘤1例。CT检查示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颈部、胸腔和腋窝,其中4例患者伴椎体破坏,1例伴脊髓压迫。离断胸骨柄,保留胸锁关节完整,将锁骨移位后分别分离解剖颈部、腋窝及上纵隔血管,直视下切除肿瘤。其中1例行锁骨下静脉重建。结果术中椎动脉起始部裂隙状损伤2例,在阻断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远心端后成功缝合。所有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永久性颅神经麻痹,无乳糜瘘或术后感染。随诊3个月至3年5个月,CT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结论采用锁骨移位方法可在直视下彻底切除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区域良性肿瘤,并较好地保护该区域重要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颈段食管吻合口狭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9例颈段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中,因腐蚀伤行结肠食管吻合者5例,因食管癌行胃食管吻合者3例,1例为颈部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后颈部食管狭窄,局部成形术后再狭窄。手术方法包括吻合口局部成形术6例,胸锁乳突肌骨膜瓣修复1例,结肠和空肠食管重建各1例。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吞咽功能完全恢复者7例,二次术后吞咽功能基本恢复者2例。随访1~3年吞咽功能恢复稳定。无新发喉返神经麻痹或胸腹腔并发症。结论颈段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失败者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近14年喉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0例喉结核病例.收集临床资料,黏膜下见上皮样肉芽肿结节伴十酪性坏死为诊断标准.抗酸染色、痰结核菌涂片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另分析6例累及喉的Wegener肉芽肿以及24例声门卜型喉癌的资料,以鉴别诊断喉结核.结果 喉结核男性:女性为1.5:1,平均年龄49.6岁,病程中位数2.5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声音嘶哑(7例),其次依次为咳嗽(5例)、咽痛(4例)、呼吸困难(3例).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会厌、杓会厌襞、室带和声带,声门下受累者少见.8例存在肺部病变者,1例患者出现盗汗及胸痛,所有患者均无发热、咯血表现.所有患者HIV抗体均为阴性.平均随诊时间73.7个月.1例患者正在治疗中,其余9例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诊期间无复发.结论 喉结核少见,临床上可能遇见不伴肺部病变的原发性喉结核.确诊或高度疑似喉结核的病例应尽快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耳后扩张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合理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4日至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耳后扩张器植入术的连续病例63例。2月4日至6月9日住院的手术患者术前30min至术后第2天连续3d应用头孢美唑钠1~2g、2次/d静脉滴注(用药3d组);6月13日至7月10日住院的手术患者仅术前30min一次性静脉滴注头孢呋辛0.75-1.50g,30min内滴完(单次用药组)。用药3d组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6~38岁,平均(11.5±6.5)岁,其中〈14岁26例,14~17岁3例,≥18岁3例。单次用药组31例,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6~32岁,平均(12.3±6.3)岁,其中〈14岁22例,14~17岁5例,≥18岁4例。2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所有患者均植入50ml肾形扩张器。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管,至引流液变为淡黄色血清样液体且〈5ml/d后拔除。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d组患者术后4~5d拔除引流管,平均4.4d;单次用药组患者术后3.5~4.5d拔除引流管,平均4.2d,2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用药3d组和单次用药组各有1例患儿拆除包扎敷料后耳后皮肤出现湿疹或疱疹样改变,单次用药组1例患儿术后出现颈胸部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耳后扩张器植入术前30min一次性应用杀菌性抗生素足以预防术后感染,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抗生素合理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祝小莉  张旭  陈晓巍  徐苓 《中国医药》2013,8(9):1315-1316
目的 探讨更年期女性非前庭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55例非前庭性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只接受心理疏导治疗者为对照组(10例),同意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者为研究组(45例).2组均接受心理疏导治疗,研究组另服健脑合剂,无效者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4周疗程并分析疗效.结果 对照组有效1例,占10.0%;研究组口服健脑合剂后,有效率为51.1% (23/45).研究组无效患者中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后,63.6% (14/22)患者得到有效控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2%(37/45),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P<0.01).结论 心理疏导加健脑合剂可作为更年期女性非前庭性眩晕初次治疗的首选方案,倍他司汀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肿瘤主体位于翼腭窝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例以翼腭窝为主要病变区域的肿瘤性疾病的诊治经过,其中原发性肿瘤3例,分别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胆脂瘤,继发性肿瘤4例,其中上皮肌上皮癌、腺样囊性癌各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瘤外院术后复发各1例。神经纤维瘤和胆脂瘤患者分别行内镜辅助下鼻腔上颌窦或口腔上颌窦径路,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及4例继发性肿瘤者采用鼻侧切开径路。结果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激光扩大切除后随访3年无复发或转移,其余6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术腔上皮化,随访2~4年无复发或转移。主要并发症为鼻口腔瘘2例,愈合时间分别为术后9个月和11个月,鼻咽反流和下眼睑水肿各1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结论CT或MRI是诊断翼腭窝肿瘤的主要方法,经鼻腔上颌窦、口腔上颌窦或鼻侧切开径路可有效切除该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