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32.
33.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1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100万u或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中,30分钟内滴完。随后静滴低分子葡聚精500 mlqd×10天。结果:接受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22例(A组),接受150万u25例(B组),两组之间溶栓后各时间点的ESS积分和ESS相对增加值虽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相对高于A组,溶后第90天Barthel指数≥95分(完全和基本完全恢复)A组9例(40.9 %)B组13例(52%)。症状性脑出血和全身出血B组高于A组,死亡每组各2例。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1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高,相对安全,剂量越大,疗效相对较好,但出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初步评价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研究。起病48 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首剂300 mg,之后75 mg·d-1)、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75 mg·d-1),连用28 d。主要疗效指标: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主要安全指标:危及生命出血。结果3个研究中心共收集71例患者。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相对危险度下降(RRR)55.8%(95%CI:-14.2%~82.9%),3个月时死亡或依赖RRR 35.2%(95%CI:-39.2%~69.8%),4周时有效率、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均显示负荷剂量组优于常规剂量组的优势。但所有比较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有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趋势,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的转归和预后。方法 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对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 ,依据TCD血管狭窄诊断标准 ,筛选有MCA狭窄的脑梗死患者 60例。间隔 6个月后复查TCD ,记录 6个月内任何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根据前后 2次检查狭窄MCA血流速度的变化 ,判断狭窄MCA的转归。结果 首次检查时有 73条MCA狭窄 ;间隔 6个月TCD复查时 ,73条狭窄的MCA有 1 5条 ( 1 5 / 73 ,2 1 %)狭窄好转或恢复正常 ,4 6条 ( 4 6/ 73 ,63 %)狭窄稳定 ,1 2条 ( 1 2 / 73 ,1 6%)狭窄进展或闭塞。 6个月内1 0例患者 ( 1 0 / 60 ,1 7%)有脑血管事件再发 ,在 1 0例再发患者的 1 0条症状性MCA中 ,7条狭窄进展 ,3条狭窄稳定 ,狭窄进展组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几率高于狭窄稳定组 (t =1 7 91 ,P <0 0 1 )。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CI =0 2 96,P <0 0 1 )。 结论 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狭窄MCA的转归和预后 ,并可预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MCA狭窄进展有关 ,狭窄程度越高 ,再发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36.
祁风  余科  韦朝霞  刘祖佑 《新医学》2014,(11):729-73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尤瑞克林0.15PNAU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血栓通;对照组仅予静脉滴注血栓通。两组疗程均为10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治疗组ESS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两项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微栓子监测对抗血栓药物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发病1周内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 8.0微栓子监测软件,取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作监测血管,监测时间为40min。对微栓子监测阳性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梗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速碧林)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力抗栓)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10天进行微栓子监测,观察药物治疗对微栓子的影响。结果:微栓子监测14例(18.7%)阳性;抗凝组(7例)和抗血小板聚集组(7例)治疗后第3、5、7、10天,ME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5天,抗凝组MES的下降率高于抗血小板聚集组(P<0.05)。结论: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抑制MES的产生,而抗凝药物降低微栓子的作用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快;MES监测可作为评价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9.
微栓子监测可用于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时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的疗效和溶栓效果,指导临床用药。但其确切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进的CO2 麻醉气囊吸入法评价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 ,建立正常参考值 .方法  70例体检健康人入选本试验组 .常规TCD检查后 ,进入TCD8.0CO2 反应监测软件 ,取双侧MCA作监测血管 ,经改进的麻醉呼吸气囊接可充气呼吸面罩 ,使受检者吸入 5 %CO2 和 95 %O2 混合气体 1min诱发高碳酸血症 ,经过度换气试验诱发低碳酸血症 ,计算试验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 .结果  5 %CO2 吸入 1min后 ,Ⅰ、Ⅱ两年龄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增加率分别 34.2 3± 11.2 9%和 35 .15± 10 .35 % ;过度换气后 ,Ⅰ、Ⅱ两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下降率分别为 39.93±7.5 9%和 4 3.37± 10 .2 3% ;两组之间血流速度变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CO2 麻醉气囊吸入法和过度换气法评价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