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5篇
  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81.
王姗姗  施崇精  刘小妹  程中琴  袁强华  宋英 《中草药》2018,49(13):3017-3025
目的改善通脉大生片中丹参与白芍的溶出性,构建优良的粉末分散体。方法采用普通粉碎法及超微粉碎法对白芍、丹参及紫河车进行粉碎,并将六偏磷酸钠(SH)作为粉碎分散剂,共制备19个粉末分散体样品。考察各粉末分散体的粒径分布、红外光谱、分散性,比表面积及孔隙率,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芍药苷含量,评价不同粉末分散体中丹酚酸B及芍药苷的溶出度。结果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超微粉碎、药材混合打粉、SH均没有使药材粉末产生新的物质。丹参-白芍混合超微粉末分散体中丹酚酸B及芍药苷的溶出度最高,丹酚酸B 83.57%,RSD 2.03%;芍药苷80.75%,RSD 0.61%。结论溶出度不仅受粉末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粉末分散性的影响。在改善粉末中有效成分溶出度时,不仅要考虑增大粉末的比表面积,还应改善粉末的分散性。紫河车与丹参-白芍的混合超微粉末中,丹酚酸B、芍药苷溶出度较丹参-白芍混合粉末中两者的溶出度低,因此将紫河车单独粉碎后与另两者混合。  相似文献   
82.
刘小妹  程中琴  施崇精  王姗姗  袁强华  宋英 《中草药》2018,49(11):2577-2583
目的确定指标权重,优选参膝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杯苋甾酮、人参皂苷Rg1、Re、Rb1的量,HPLC-ELSD法测定人参二醇的量、干膏率、总多糖含量及总峰面积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IC)、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比较混合加权法和单一赋权法,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复方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较单一赋权法科学、合理、全面,按其所得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复方药材加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80 min。3批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值为99.06,RSD为0.18%。结论 AHP法结合CRITIC法可用于参膝口服液提取工艺多指标权重的建立,优选的提取工艺经验证,合理、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 101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 50 例和对照组 51 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与随访。 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 3 个月及 6 个月,评价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家属的照顾能力在各测量点均优于对照组( P<0.01 ),且呈持续增强趋势;出院时,干预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命力及心理健康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后 3 个月时,仅总体健康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至出院后 6 个月时,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杨静静  张军  王姗姗  方勇 《内科》2022,(1):105-108
目的 探讨洛索洛芬钠片联合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CNLBP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益髓通督针刺法治...  相似文献   
85.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早期脑水肿与血脑屏障变化的时间特点,研究乌司他丁对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复苏组(分复苏后即刻、0.5h、3h、6h、9h),药物组(给药后即刻、0.5h、3h、6h、9h),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及EB含量,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点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肺复苏后0.5h起就出现脑组织水含量的持续增加,6h后EB含量升高,电镜显示神经细胞胞质水肿,血管神经突起间隙(VR间隙)扩张。而药物组仅于复苏后0.5、3h有脑组织水含量的增加,6h后水含量下降,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水肿减轻,VR间隙呈轻度局灶性扩张。给药后9h内均未见EB含量的升高。结论心肺复苏早期即出现脑水肿,开始以细胞毒性脑水肿为主,而后血脑屏障开放,促使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 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88.
正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直肠腺癌病人全肿瘤扩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分析和临床病理预后的潜在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9例直肠腺癌病人进行MR检查。利用全  相似文献   
89.
<正>据统计,世界每年死于卒中的人口数达550万,伤残人口数达4400万[1]。在我国,卒中已经成为大众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上升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2]。由于国内的社区卫生保健及相关服务机构发展滞缓,绝大部分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便回归家庭进行家庭康复,其家属便成为最主要的照顾者,且持续照顾时间平均超过2年[3]。国内外已有研究[4-5]表明,长期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身心负担,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90.
目的:运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重组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 Defensin 2, mBD2),体外实验观察mBD2对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NTHi)的抑菌活性,初步探讨mBD2的杀菌机制。方法①对工程菌Rosetta-gami(2)-pET32a(+)/mBD2进行诱导培养,采用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分析重组mBD2的分子量大小及表达情况。②在不同浓度的重组mBD2和不同浓度的NaCl条件下,不同作用时间内,观察重组mBD2对NTHi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用二硫苏糖醇处理重组mBD2,观察构象改变对重组mBD2抗菌活性的影响。③体外建立NTHi黏附A549细胞模型,镜下观察细菌黏附情况;菌落稀释培养法观察重组mBD2对NTHi黏附A549细胞的抑制;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重组mBD2引起的NTHi细胞损伤。结果①SDS-PAGE 分析表明,重组菌Rosetta-gami(2)-pET32a(+)/mBD2在分子量约4 kD处均有一条明显的表达带,与理论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相符;经过酶切及纯化,每升工程菌培养物可获得约7.5 mg/L、具有较高纯度的mBD2成熟肽。②体外抗菌实验研究表明,纯化的重组mBD2体外具有明显的抗NTHi活性,培养120 min后,其最小抑菌浓度( MIC)值为40μg/ml,最小杀菌浓度( MBC)值为160μg/ml。外环境NaCl浓度的增高及重组蛋白二硫键的破坏会抑制其抗菌活性。③成功建立了体外NTHi黏附A549细胞模型,镜下观察到NTHi能明显黏附于A549细胞表面;40μg/ml的重组mBD2与NTHi、A549细胞共同孵育2 h,NTHi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降低,下降至2.3%;电镜下观察到,与40μg/mL重组mBD2共同孵育120 min后,NTHi菌细胞的细胞膜变得不完整,出现孔隙,有少量内容物逸出。结论重组mBD2对NTHi具有杀菌作用,其杀菌活性除受本身的浓度和构象(二硫键)影响外,还受杀菌时间、外环境中无机盐浓度的影响,主要抗菌机制是通过损伤细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最终杀灭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