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睡眠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管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核心的睡眠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压晨峰(MBPS)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评价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共纳入1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干预组102例,对照组82例。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分别为(14.17±3.68)和(11.36±2.15)分,对照组分别为(14.41±4.07)和(13.85±3.56)分,干预组PSQI得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MBPS值分别为(39.61±4.37)和(30.77±3.72)mm Hg,对照组分别为(40.17±4.25)和(39.12±4.26)mm Hg,干预组MBPS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0.98%(P0.05)。结论睡眠干预可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改善血压控制,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已超过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心血管疾病是一大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中,心力衰竭是目前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不断更新,但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需要控制体内液体潴留,减少液体超负荷,这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降低再住院率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一步。本文提出了3个原则来说明如何执行自我监控和容量管理。  相似文献   
23.
24.
食管、贲门狭窄性疾病经内镜行镍钛金属记忆合金支架置入9例过程中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和术中心电监护记录。结果显示:1例求前室早呈三联律.术中出现短阵室速,6例在食道扩张时心率减慢。1例术后心电图较术前心率增快.其余8例手术前、后心电图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监护记录发现部分心脏病发生心率紊乱。  相似文献   
25.
【摘 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治疗的25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能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和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n=24)动脉血8 ~10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kt及SDF-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尾静脉注射老年EPCs、中青年EPCs(1×107/200 ml)或等体积盐水(PBS组),观察终点时间为28 d,超声心动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情况,免疫荧光法计数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数量.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47.23%±14.92%比89.76% ±7.27%,P<0.001);心肌梗死后老年组Akt磷酸化水平和SD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组(Akt:19.04%±6.41%比43.96%±15.91%;SDF-1:25.81% ±6.32%比64.04%±16.35%,均为P<0.001).将EPCs移植至梗死大鼠后,移植的老年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数量明显少于移植的中青年EPCs(3.69±1.97/mm2比12.01 ±5.44/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的大鼠梗死心脏的血管密度明显少于移植中青年EPCs的大鼠(42±9/mm2 比96±15/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显著低于移植中青年EPCs组(LVEF:58.1%±5.0%比73.8%±7.9%;LVFS:35.4%±3.8%比59.0%±7.6%.均为P<0.001).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血EPCs数量及其修复功能均不如中青年患者,可能与Akt-SDF-1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及临床诸因素与VLP检出率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 2 4hHolter预测和QTc离散度 (QTcd)测定。结果 :VLP总阳性率为 2 8.16 %。VLP阳性组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 (2 7.5 9%及 4.0 5 % ) (P <0 .0 1) ;心率变异性 (HRV)和QTcd异常者VLP阳性率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VLP对预测OMI患者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并与HRV和QTcd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该类患者是否存在不同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以及阿卡波糖对其的影响。方法根据OGTT结果将96例CHD患者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T2DM组,检测上述各组和对照(NC)组血清SVCAM-1、SICAM-1及hsCRP浓度,对比与糖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观察阿卡波糖对IGT组和T2DM组SVCAM-1、SICAM-1、hsCRP的影响。结果IGT、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血清SVCAM-1、SICAM-1与HbA1c(r=0.39、0.51,P0.01)及hsC-RP呈正相关(r=0.32、0.56,P0.01)。T2DM组SICAM-1与HbA1c、hsC-RP有更好的相关性(r=0.65、0.71,P0.001)。阿卡波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降低明显。结论在CHD患者中,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阿卡波糖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在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9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25.41±7.60)分、(45.35±20.85)分,77.74%患者存在轻度至重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