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各种不同的新型化学合成物被设计成中耳植入物。其中最为常用的材料是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因其生物相容性而成为听骨链重建的热门材料,但在手术中,用利器修剪或钻孔时容易粉碎或破损,故而  相似文献   
12.
用造影剂行脊髓造影来诊断脊髓病变的方法是常见的。碘苯脂和水溶性介质行脊髓造影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已有文献报道,两者均有引起蛛网膜炎的危险。油性造影剂不利因素之一是在检查后人体不能将其完全清除,它能在蛛网膜腔内保留很长一段时间。估计碘苯脂的吸收率为0.5~1.0ml/年。碘苯脂小滴长期和神  相似文献   
13.
近年宋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印关系.揭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QTcd显长于Lown分组≤Ⅱ级(P<0.01),其中猝死QTcd>100ms,AMI后Killip≥Ⅲ级的QTcd与Killip≤Ⅱ级比较。P值为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识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改良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63眼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华  朱燕萍 《右江医学》2011,39(6):775-776
<正>泪道阻塞分上泪道阻塞和下泪道阻塞。下泪道阻塞通过泪囊鼻腔吻合术可获得治愈。但对一些年老体弱或对手术有恐惧感的患者来说常遭遇拒绝。而上泪道阻塞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尽管手术方法很多,因各有其难点而致使治疗较困难[1],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一种改良的泪道插管术治疗53例63眼泪道阻塞者,效果满意。现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杭州市护士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正负性情绪、组织影响因素、离职意愿和职业倦怠均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P〈0.01)。结论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可从改善情绪、组织影响因素、离职意愿和职业倦怠状况人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2005年5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517例,解剖喉返神经组(解剖组)163例187侧,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未解剖组)354例438侧。未解剖组按常规甲状腺手术保护喉返神经行走区的神经。解剖组于甲状腺下极下方离气管食管间沟0~1cm处先找到喉返神经,顺其向上解剖;或先找到喉返神经入喉处,顺其向下解剖。边解剖喉返神经边切除甲状腺病变,解剖长度视甲状腺病变而定。结果:解剖组喉返神经部分解剖123侧,全程解剖64侧,除2例甲状腺癌已侵犯喉返神经术前已有声带麻痹外,无一例发生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未解剖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3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7%,明显高于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解剖喉返神经的长度视病变大小及部位而定。远离气管食管间沟的良性病变可不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方法对病程 2年以内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4 2例患者行单侧损伤神经减压 8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 2 1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 6例 ,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联合术 7例 (一侧膈神经移植 ,另一侧行神经减压 2例、神经肌蒂植入术 5例 )。手术前后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单侧损伤神经减压组病程 4个月内 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个月以内 1例、4个月以上 2例及颈袢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 ,但上述 3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 ,发音时声门闭合良好 ,嗓音恢复正常。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术侧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6例 ;其中2例对侧神经减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例对侧肌蒂埋植术仅 2例轻微外展 ,获肌电图检查的证实 ,这些患者均顺利拔管。 1例双侧均无外展。结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 ;颈袢吻合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 ;膈神经移植术治疗双侧损伤较肌蒂植入术效果更满意 ;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癌可以作为局部白介素-2(IL-2)免疫治疗的对象,小剂量IL-2区域性免疫治疗可能更适于微小残余的或转移的肿瘤,该文乃研究它对同源种族2的豚鼠第10株肿瘤模型残余淋巴显微转移的疗效。实验步骤为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 ,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 ,应用含有 12 80 0个人类全长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 ,cDNA)的表达谱芯片对 8例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 734条 ,上调的基因 4 30条 ,下调的基因 30 4条 ,共存性差异表达基因有 2 1条 ,其中上调基因 15条 ,下调基因 6条 ,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 ,其中有些是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及信号传导的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 ,可能为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期别、部位及病理类型决定患者的生存期。控制很晚期喉癌显然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因此要早期诊治。何谓最早期的非浸润性喉部恶性病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先要解释何谓“早期癌症”,“早期癌症”必须是限在固有层 ,未浸润肌肉或软骨结构的最低限度的浸润性病变 ,但仍有转移的趋势。就粘膜表面而言 ,早期喉癌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扩散 ,有时成为所谓“地毯式”或“浅表扩散”癌。故“早期癌症”的诊断名词仅用于“中档病变”:即病变超出了基底膜内的皮内增生 ,又没有侵及邻近骨骼肌或软骨 ,也就是说 ,既非原位癌亦非T2 / T3 癌。从上皮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