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对肝细胞癌(46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8例)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36.8%。阳性染色细胞呈弥漫、灶状和散在分布。抗原定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胞浆内,少数有围核分布的特点。阳性染色多呈细颗粒状,少数呈均质状。癌旁组织抗原表达区域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聚集。结果提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细胞癌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2.
肝癌患者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荣泉  周子成 《重庆医学》1997,26(5):259-260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及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揭示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P53蛋白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4%和7.9%,定位于肝细胞的胞浆内,肝癌细胞的胞核内;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存在着明显联系;而与癌块大小、肝内外转移和播散及患者的预后无关。本文提示抑癌基因的P53的失活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但与其生物学行之间的联系不大。  相似文献   
73.
谭扬  汪荣泉 《中国药业》2013,22(17):70-71
目的 探讨莫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A组仅给予莫沙比利治疗,B组加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A组的81.82% (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4.
75.
提示重庆地区肝癌患者HBV和/或HCV的感染与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V和HCV抗原以诊断HBV和HCV感染,癌基因ras、c-myc、c-erbB-2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也用免疫 经方法检测。结果46例肝癌患者中,HBV感染34例,HCV感染20例;其癌组织中ras p21、c-myc、c-erbB-2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7%  相似文献   
76.
肝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6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6蛋白和HCV抗原的表达。结果:P16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在HCC癌组织(58.7%,27/46)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36.8%,14/38)(P〈0.05),在Edmonds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揭示MUC2核粘蛋白在正常胃肠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UC2核粘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2核粘蛋白在小肠的杯状细胞中表达,胃粘膜中无表达;肠化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2%和67.4%;肠化组织中MUC2基因的表达与肠分化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大小、浸润和分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  相似文献   
78.
何军  周子成  汪荣泉 《贵州医药》2006,30(9):794-794
胰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与胰腺癌很难鉴别,误诊率极高,常需剖腹探查确诊.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结核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Muc3羧基端内SEA组件的蛋白酶切与N糖基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Muc3的羧基端在翻译后经历了蛋白酶切反应,探讨Muc3的羧基端蛋白酶切反应发生是否与其羧基端内的N型糖链有关。方法截断了的Muc3的羧基端(含完整的SEA组件)(p20SEA)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在所要求的位点插入终止密码子,所表达蛋白质的检测采用pulse/chase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或SDS/PAGE和Western印迹方法,所表达蛋白质的N型糖链合成抑制采用Tunicamycin处理转染的COS-1细胞。结果p20表达产物(完整的Muc3羧基端产物)经历了翻译后蛋白酶切,产生30×103的氨基端酶切片段和49×103的羧基端酶切片段;Tunicamycin处理后主要的表达蛋白是60×103的全长的非糖基化产物,22×103的少量氨基端酶切片段和41×103的羧基端酶切片段;p20SEA表达产物(含完整的SEA组件但不含SEA组件后续氨基酸的截断Muc3羧基端)抑制N型糖链出现未酶切的36×103全长产物和22×103酶切的非N糖基化产物。结论大鼠Muc3羧基端在抑制其N型糖链合成后出现Muc3的羧基端蛋白酶切的抑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MUC5AC、MUC6核粘蛋白合成肽在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MUC5AC和MUC6粘核蛋白的合成肽诱导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及其淋巴细胞体外杭肿瘤作用。结果 MUC5AC、MUC6合成肽可诱导小鼠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迟发型过敏反应,但不能产生脾淋巴细胞的明显增殖及体外杭790l胃癌细胞株的作用。结论 MUC5AC、MUC6合成肽免疫小鼠可引发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但尚不足以产生淋巴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