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LR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LR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4例原发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和部分临床病理资料,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R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联系。以肿瘤组织LRP16蛋白的表达较癌旁正常肺组织高2倍为LRP16过表达的标准。结果54例肺癌标本中有15例LRP16过表达,过表达率约27.8%(15/54)。23例肺腺癌中有11例(47.8%)LRP16过表达,27例肺鳞癌中有4例(14.8%)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2例大细胞癌和2例小细胞癌中,LRP16均呈极低表达或未表达。肿瘤直径>3cm的10例仅2例(20.0%)LRP16过表达,直径=3cm的44例中有13例(29.5%)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肺门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20例中有10例(50.0%)LRP16过表达,而无转移的34例中仅5例(14.7%)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LRP16基因在肺腺癌组与鳞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均有较大差异,提示其不仅是一个肺癌相关基因,而且可能与肺癌的分子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减容术(LVRS)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方法:14例COPD患者接受LVRS.麻醉前先戒烟、消炎、平喘、吸氧、雾化吸入并进行呼吸锻炼,气胸者行闭式引流.静吸复合麻醉(6例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返回监护病房继续吸氧、控制呼吸或无创正压通气(NIPPV),同时雾化吸入、吸痰、镇痛、消炎,恢复后期继续呼吸锻炼.结果:呼吸锻炼后FEV1、FEV1/FVC增加,PaCO2下降, VC、PaO2和SaO2无显著改变.术毕即刻拔管5例(占35.7%),无一例再次插管.患者出院时FEV1、FEV1/FVC和PaO2较入院时均升高,而VC、PaCO2和SaO2无显著改变.14例患者在获不同程度康复后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有非常显著的提高.结论:充分而细致的围麻醉期处理能使严重COPD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使LVRS的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根治性外科手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探讨术后并发症与食管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4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均采用经左侧开胸,胸内或颈部机械吻合术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100.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5.00%),心率失常1例(0.42%),胃排空障碍2例(0.83%),胸腔内出血1例(0.42%),喉返神经损伤2例(0.83%),吻合口瘘1例(0.4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240/240)、97.92%(235/240)、95.83%(230/240)。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结论早期食管癌通过及时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能够获得很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 ±22) 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5.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6年3月1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无住院死亡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经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3例,迷走甲状腺、迷走甲状旁腺伴囊性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各1例。结论根据肿物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59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行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癌组织与肺组织之间EYA2表达差异,分析EYA2表达与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YA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EYA2分布于NSCLC细胞浆及细胞核中,胞浆中表达更明显.EYA2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有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鳞癌中无变化.结论 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合理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分析61例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支气管碘油造影或胸部螺旋CT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部位,术中仅对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剔除并切除有病变的肺组织,保留正常的肺组织。结果行左肺下叶切除+舌段支气管剔除45例,右肺下叶切除+右肺中叶支气管剔除11例(上中叶无肺裂),左舌段切除+前基底段剔除3例,右中叶切除+前内基底段剔除2例。手术并发症5例,其中肺炎1例,心律失常3例,肺不张1例。无手术死亡者。6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6年。除1例仍有少量咳痰外,其余病例未再出现咳脓痰和咯血症状,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X线检查剔除肺段肺膨胀良好。结论支气管剔除术能较好地保护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冷冻肋间神经预防开胸术后胸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自1996年1月开始采用开胸手术中冷冻肋间神经的方法预防开胸术后的严重胸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100例常规标准后外侧切口开胸的手术病人,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52.3岁。均分为冷冻止痛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
使用C(S)DH圆形吻合器进行上消化道重建67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采用C(S)DH圆形吻合器进行了 6 70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上消化道重建术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5 36例 ,女 134例 ;年龄 39~ 83岁 ,平均 5 8 5岁。食管癌 45 0例 ,贲门癌 2 2 0例。弓上吻合 395例 ,弓下吻合 2 2 0例 ,颈部吻合 35例 ,胸顶吻合 2 0例。颈部吻合均采用 2 1号吻合器 ;弓上吻合和胸顶吻合大多采用 2 5号吻合器 ;弓下吻合中 2 0 0例采用 2 9号吻合器 ,2 0例用 2 5号吻合器。其中 15例为空肠食管吻合。手术方法 行胸内吻合者 ,因C(S)DH圆形吻合器中心杆较短 (4cm)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回顾总结胸内Castleman病(CD)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82-2005年收治的14例胸内CD患者,男女各7例,局限型11例(HV型9例,PC型1例,Mix型1例),多中心型3例(PC型1例,Mix型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其中11例局限型和2例多中心型CD术后无复发。1例多中心Mix型患者于术后第4年、第9年各复发一次,均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CD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胸内局限型CD和部分多中心型CD经彻底手术可获治愈;部分胸内多中心型CD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辅助放射或其他综合治疗手段,但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