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9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5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51.
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改变及理气通下合剂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理气通下合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气通下组(A组)和硫酸镁组(B组)。记录入院0h、24h、48h、72h及第5d的胃肠功能评分和排便次数,测定入院0h、72h和第5天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d,两组排便次数较入院时增加;两组胃肠功能评分以及A组L/M比值、内毒素、TNF-α和IL-6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B组上述指标较入院时有所升高。A组胃肠功能评分、排便次数、L/M比值、内毒素、TNF-α和IL-6改善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下合剂能明显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保护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52.
理气通下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理气通下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理气通下治疗组(理气通下组)和硫酸镁治疗组(硫酸镁组),除理气通下合剂和硫酸镁外,两组患者的治疗原则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在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甘露醇即L/M值)、血清内毒素(LPS)、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胃肠功能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入院1周内,理气通下组IL-6和TNF-α显著下降(均P<0.001),而硫酸镁组IL-6和TNF-α的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62,P=0.550).人院第3、5、7天理气通下组胃肠功能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硫酸镁组显著降低(分别P=0.005.P=0.032,P=0.040);入院第5天理气通下组CRP较硫酸镁组显著降低(P=0.006);人院第5、7天理气通下组血清LPS和尿L/M值分别较硫酸镁组显著降低(分别P=0.042,P=0.018);理气通下组胰腺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硫酸镁组(分别P=0.038,P=0.02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结论 理气通下合剂可明显降低SAP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53.
目的:通过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PI3K-Akt-mTOR)进行研究,探讨滋膵通脉饮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浆组、滋膵通脉饮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d,制备相应的含药血浆。滋膵通脉饮组药物浓度为4.4g/mL,灌胃量为10mL·kg-1·d-1;空白血浆组采用等剂量的灭菌超纯水灌胃(给药体积为10mL/kg)。把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浆组和含药血浆组,分别加入胎牛血清,空白血浆和含药血浆,每组均设置5%、10%、15%的浓度梯度。通过CCK-8法比较各组H9c2心肌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存活率,筛选含药血浆。将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滋膵通脉饮含药血浆组和恩格列净组,加上正常组,共4组,给药24h后,IF检测LC3B在H9c2心肌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含药血浆及空白血浆在10%的药物浓度水平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作为本次含药血浆实验干预...  相似文献   
554.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所大学医院甲乳外科一个诊疗小组2011年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并将其输入National Quality Measures for Breast Centers(NQMBCTM)网站,由该网站对输入数据与其他中心的全部数据进行比较,获得该中心数据在所有的中心中所处的百分位。结果术前穿刺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0 d,在所有的中心中处于第95百分位;术前穿刺活检率为85.7%,处于第49百分位;前哨淋巴结活检率为83.3%,处于第42百分位;保乳手术率为80.0%,处于第76百分位;保乳手术后再次切除率为0,处于第100百分位;保乳术后的放疗率为94.3%,处于第50百分位。结论NQMBC能够较好地评价乳腺癌的手术质量。本组的乳腺癌手术质量在某些方面可与国外中心相媲美;提高术前穿刺活检率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例是今后提高乳腺癌手术质量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55.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手术指征。微创清创已成为IPN的主流手术方式。IPN微创手术应针对经充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 优选经消化道或腹膜后入路行引流手术, 并适当清创。目前报道的视频辅助的经消化道、经腹及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手术均能很好地控制IPN。为减少胰瘘等并发症, 外科和内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能是今后IPN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6.
<正>患者男,56岁,因“右肺腺癌伴纵隔、脑、肝及骨多发转移”6个月而接受5个周期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化疗前颅脑MRI示右侧基底节区 0.8 cm×0.8 cm×0.8 cm边界较清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图1A),周边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55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s-exo)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hucMSCs-exo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顺利分娩后的产妇(3例, 脐带长约20 cm), 将hucMSCs-exo分别加入胰腺癌细胞BxPC3和Panc-1中,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BxPC3和Panc-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小鼠皮下接种人胰腺癌Panc-1细胞(1×106个), hucMSCs-exo组小鼠直接于肿瘤内注射hucMSCs-exo, 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测量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及重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外泌体中miRNAs的表达, 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高表达miRNAs的靶基因相关功能以及主要代谢通路。结果 CCK-8实验显示, hucMSCs-exo组BxPC3和Panc-1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4.68±0.09和5.20±0.20, 高于Control组(分别为3.68±0.01和3.45±0.17, 均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 ...  相似文献   
558.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结肠并发症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的403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 女性130例, 年龄(49.4±15.4)岁(范围:18~90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99例,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10例, 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94例。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治。根据患者有无结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结肠并发症组和无结肠并发症组。结肠并发症组患者采取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保持引流管通畅、末端回肠造瘘等方式进行治疗。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匹配。分别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3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 出现结肠并发症53例, 包括结肠漏23例, 结肠梗阻15例, 结肠出血21例。PSM后, 两组各有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和入院时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临床转归方面, 与无结肠并发症组相比, 结肠并发症组患者接受微创干预的比例[88.7%(47/53)比6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