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研究表明,毛茛甙可显著抑制MMC和MMS等诱变剂对沙门氏菌TA_(100)和TA_(102)回复突变作用;对MMC诱发的小鼠PEC徽核抑制率达56.5%。代谢研究表明:毛茛甙抑制DNA生物合成的作用可被肝微粒体酶和胞浆液分别降低46和12%;RP-HPLC测定显示,体外毛茛甙可被肝微粒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32.
鼻翼黑痣临床生长活跃者,表面突出呈肿瘤样外观时,易被误诊。我院17年来收治经病理证实较大的鼻翼色素痣4例,报道如下。例1 女,24岁。左鼻翼黑痣24年,近半年来增大迅速,颜色变深,伴灼热及痒感。全身检查无异常。局部检查左鼻翼有一直径约1.2cm 肿物,呈紫黑色圆形突起,质稍硬表面不光滑,边界尚清楚。临床印象为“左鼻翼黑色素瘤?”。1964年9月14日在局麻下切除肿块包括周围0.5cm 的全层组织,  相似文献   
33.
门静脉性肝硬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渐进性弥漫性肝脏疾病,系营养不良、寄生虫或病毒感染、中毒等因素所引起;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增殖,肝小叶结构扭毁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肝细胞功能障碍,门静脉压力升高,最后形成腹水。肝硬变出现腹水,标志着肝细胞或门静脉系统代償功能的失调,表示病程已晚期。本院在1961年9月以前曾收治传染性肝炎1592例,慢性肝炎718例,急性及亚急性黄色肝萎缩74例,门静脉性肝硬变1007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例有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以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并比较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TIA病史、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的情况和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67.3%)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30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5.7%,颅外动脉狭窄的有13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7.1%。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的有20例,发生率为57.1%,双侧动脉狭窄的有15例,发生率为42.9%,既有前循环动脉狭窄又有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有8例,发生率为2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95%CI:2.7~7.8;P=0.019)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OR=1.5,95 CI:1.1—4.6;P=0.042)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半数以上有多条动脉狭窄;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可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可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性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无论其气胸量多少,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传统的肋间切开置管引流术,操作复杂且创伤大,不但易出现术中、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引流口渗液等并发症,而且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疼痛不适,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气胸病例采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效18例占60.0%,有效8例占26.6%,部分有效2例占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气胸简单易行,出血少,创伤小,抽气过程中可随意控制抽气速度,可反复使用,治疗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观察对象为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08—2017-08治疗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血管狭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2组血管闭塞发生率、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记录观察组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管狭窄率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管闭塞发生率和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26.67%。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异,可缓解血管狭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该术式具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1426名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6±4.0)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孕前体重、产次、孕次等基本信息,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收集孕早期焦虑和抑郁信息,根据中国常模标准评价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GDM的影响。结果孕早期焦虑组和抑郁组GDM发生率分别为41.8%和33.6%。孕早期妇女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7%、10.5%和4.8%,<30岁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9.0%和11.7%)均高于≥30岁组孕妇(5.3%和8.1%),初产妇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8.8%和11.9%)均高于经产妇组(5.4%和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能量摄入量、受孕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否及饮酒否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早期非焦虑组孕妇比较,焦虑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增加(OR=1.556,95%CI 1.014~2.387),未观察到孕早期抑郁与GDM发生有关(P>0.05)。在<30岁孕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孕早期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54,95%CI 1.004~2.726);在初产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33,95%CI 1.013~2.634)。在≥30岁孕妇和经产妇中,均未观察到焦虑与GDM发生风险有关(P>0.05)。结论孕妇孕早期焦虑增加GDM发生风险,30岁以下孕妇及初产妇为焦虑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9.
40.
老年人急腹症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病人的急性腹痛,可占急腹症总数的26.4%[1].老年人急腹症病人不仅因原发疾病而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而且还因为老年人重要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或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所以发病后病情较重,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或导致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