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一期固定与重建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1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6~52岁,平均26.8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Ⅲ型,其中胫骨骨折累及长度11~17 cm,平均15.6 cm;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3 cm~20 cm×9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一期同时修复与重建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所有患者获得5个月~7年(平均3.5年)随访.移植腓骨与胫骨平均在1.8个月时有骨愈合征象,术后3.5~4.5个月形成良好的骨性愈合并恢复行走功能.无骨不连及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 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地对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进行修复与重建,实现一期骨折固定与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椎体环形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椎体环形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变椎体彻底病灶清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器械内固定手术,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 患者结核病灶均清除彻底,结核治愈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例中,D级2例均恢复至E级,C级2例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脊柱后凸成角术后平均矫正度数为18.5°,植骨界面骨性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结论 椎体环形结核可造成椎体广泛的骨质破坏,一期彻底的病灶清除与植骨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脊柱重建稳定及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明显降低,SCr、血脂水平改善(P〈0.05或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李旭升  胡蕴玉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60-1661,1667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成年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表达并长期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方法.方法 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以含rhTGF-β1、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的成软骨培养液诱导培养,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诱导的MSCs的软骨细胞表型.诱导的MSCs在体外长期持续或间断以含1ng/ml rhTGF-β1诱导液培养,以单纯DMEM培养为对照,观察细胞传5代后的表型变化.结果 原代培养的MSCs传代后,在成软骨诱导培养后,细胞逐渐由梭形变为多边形,诱导7d后即可表达Ⅱ型胶原,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具软骨细胞表型诱导后的MSCs在间断或持续以低浓度rhTGF-β1诱导下长期培养,仍可保持其软骨细胞表型,对照组则表现为成纤维样细胞.结论 成年兔骨髓基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现下诱导成软骨细胞,低浓度的TGF-β1可维持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复发性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本组 2 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切除方法 ,以瘤体远、近端正常神经束为线索 ,用窄而锐利的刀片纵向锐性切割快速切除肿瘤。结果  2例术后 2周内有手麻痛 ,很快恢复。无 1例产生新的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 10个月至 5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方法可以快速、彻底地切除复发性神经鞘瘤 ,而且能很好地保存神经功能 ,并可使肿瘤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26.
由烧伤所引起的疼痛其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并且处理起来也很复杂。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烧伤患的不适,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减轻疼痛的机理及认识到及时正确给予药物的重要性。而急性疼痛的处置不恰当可能延误治疗,并可能因此而导致如肺内感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也可以延误病人痊愈的时间,引起更剧烈的疼痛、痛苦,给患本人和家庭带来不便。有效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对于该问题的认识。Bruster等(1994年)发现出院的患中有87%遭受过中度或重度疼痛,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和麻醉学院(1990)对此曾有过报道,他们的观点是所有患的疼痛应该被系统评价和记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索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原因,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椎管肿瘤致截瘫病例进行治疗,对其致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术后3~26个月随访,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对Frankel脊髓损伤修订分级标准评定:除2例术后截瘫无改善外,其它21例瘫痪基本恢复。结论 详细的病史收集、系统的物理检查、高质量影像检查与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避免盲目性推拿、按摩、牵引是预防突发性截瘫或截瘫加重的重要环节;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彻底,对脊髓、神经根干扰小的优点,其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某部驻区蜱类及鼠类的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 ,我们从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间对该区域进行了蜱类和鼠类的现场调查。1 生境特点与调查方法1 .1 调查区域的生境特点 所选调查区域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腹地 ,该区地面覆盖约 5 0 cm厚的腐植质 ,林木以阔叶林为主 ,间或针阔混交林 ,夹杂有低矮灌木丛 ,平均气温 4.0℃ ,最高 3 3 .6℃ ,最低-44 .1℃ ,平均相对湿度 70 % ,平均降水量80 3 .5 mm,年平均日照时间 2 3 2 4.0小时。选择某部营区及周围林区进行调查 ,所选调查点为部队经常涉足的地区。1 .2 蜱密度调查  2 0 0 1…  相似文献   
29.
锁骨下动脉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1990年7月~2006年1月,对1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取锁骨上下联合切口,充分显露锁骨下动脉全段,分别采用动脉破口修补、包裹修复、血管吻合及人造血管移植修复重建损伤动脉。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2.6岁。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第1段1例,第2段4例,第3段7例。损伤类型:均为不完全断裂及破损,其中动脉破损区小于动脉周径1/3者4例,小于动脉周径2/3者5例,大于动脉周径2/3者3例。伴全臂丛神经损伤1例,神经干缺损5cm;部分臂丛神经损伤3例,其中2例仅前束损伤,神经缺损分别为4cm和6cm;正中神经完全损伤及尺神经不完全损伤1例,神经缺损4cm。损伤至手术时间3h~1.5个月。结果 术后无死亡及肢体坏死。获随访2个月~12年,平均5年2个月。10例桡动脉搏动恢复良好,2例桡动脉搏动不明显,均为动脉直接吻合者。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前束损伤者术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屈肘肌力Ⅳ级;全臂丛神经完全损伤者术后上肢功能基本无改善。结论 锁骨下动脉解剖位置特殊,动脉损伤后显露、修复均较困难。锁骨上下联合切口可在直视下显露动脉全段,修复重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EGb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主要表现为肿胀,嵴变短,空泡化;SDH、SOD活性下降,NOS活性及MDA、NO含量增高。EGb治疗组病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心肌线粒体SDH、SOD活性升高,NOS活性及NO、MDA含量下降。结论EGb能保护自由基和过量一氧化氮对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提高SDH活性,从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