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与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6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65例宫颈癌患者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计算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宫颈良性病变组( P<0.05)。宫颈癌组SCC与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77%、38.46%,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38%,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阳性率( P<0.05)。结论:检测SCC、CA125的血清水平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42.
经导管封堵无冠窦瘤破裂至右心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 主要病史:患者,男,31岁.1个月前从事家务劳动时突感胸闷,稍作活动时即感呼吸困难,无意识丧失及一过性黑朦.查体:心率104次/分,律齐,血压120/50 mmHg(1 mmHg=0.133 kPa),心前区无隆起,可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大.三尖瓣及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5/6级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无冠窦轻度扩张,直径约43 mm,可见破口位于三尖瓣根部右心房侧,大小为7 mm.X线胸片:两肺血多,主动脉不宽,肺动脉段轻度凸出,右心房室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131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患者起源分布、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效果,为提高临床IVAs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行RFCA术的IVAs患者131例,采用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其起源分布及不同起源部位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QRS波时限、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及Ⅰ、aVL、aVR导联QRS波振幅,并比较行X线指导下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RFCA术情况。结果(1)131例IVAs患者起源部位为右心室者91例(占69.47%),左心室者33例(占25.19%),心外膜者1例(占0.76%),不确定者6例(占4.58%)。(2)131例IVAs患者中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19例(占14.50%),右心室流出道者77例(占58.78%)。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QRS波时限长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高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aVL、aVR导联负向QRS波深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P<0.05);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Ⅰ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1例IVAs患者中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77例,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54例。行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IVAs类型、RFCA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放电时间、成功消融部位V波领先QRS波起点时间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联合起搏标测者所占比例、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高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有效消融时间长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P<0.05)。结论IVAs患者起源部位以右心室居多,不同起源部位尤其是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快速定位IVAs患者起源部位;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X线指导下RFCA术相比,Carto3指导下RFCA术有利于减少IVAs患者起搏标测,降低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缩短有效消融时间等。  相似文献   
44.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机率相较于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化学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后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药以其药物来源广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靶点协同作用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黄芩作为许多中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配伍药材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黄芩素是主要来源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证实的黄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对黄芩素在胰腺癌以及其他多种消化道肿瘤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对黄芩、黄芩素的药物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测定输血前后孕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分析Rh C抗原在输血后24h对孕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在临床输血安全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急诊手术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孕妇输注与其自身Rh C血型异型的血液;对照组48例,孕妇输注与其自身RhC血型同型的血液。两组孕妇均输注与自身ABO及RhD血型同型血液。检测并比较输血后两组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血液中CD3^+、CD4^+、CD8^+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血清IL-2、IL-4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输血后CD3^+、CD4^+、CD8^+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CD3^+、CD4^+、CD8^+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妇在输注不同型Rh C抗原血液之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变,说明输注不同型RhC抗原血液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输注同型RhC抗原血液对减少输血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新生儿溶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反复吸入七氟醚对成年大鼠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Ⅰ组);单次吸醚组(Ⅱ组)。单次吸入浓度为2.4%七氟醚;反复吸醚组(Ⅲ组),连续5 d吸入浓度为2.4%七氟醚。每组随机取10只,测定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的ATP的含量和SOD活力,另外10只予八臂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单次或反复吸入2.4%七氟醚5 d后,与空白组相比,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的ATP的含量和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大鼠反复吸入2.4%七氟醚,对海马组织和血小板线粒体的SOD、ATP无明显影响,提示短期反复吸入七氟醚不会引起大鼠近期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测定269名岳阳地区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经维生素D(25(OH)D)和骨密度(BMD)水平,分析岳阳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维生素D ( VitD)状况,并探讨其与BMD的关系。方法 采集受试者的血清后,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髓部BMD。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VitD严重缺乏者占24. 2 %,缺乏者占45. 0%,不足者占24. 5 %,充足者占6. 3。男、女性受试者的25(OH)D水平、腰椎及髓部的BMD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各年龄段间25(OH)D水平及各部位BMD无统计学差异(P=0. 101 ,P = 0. 261 ,0. 055 ,0. 170 ,0. 108 ,0. 051 ) ;女性各年龄段之间25(OH)D水平及腰椎BMD无统计学差异(P = 0. 364 , 0. 063 ) ;髓部BMD有统计学差异(P < 0. 00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低。男性受试者中,不同25(OH)D水平组间股骨颈、转子间区及整髓BMD无统计学差异(P = 0. 076 , 0. 425 , 0. 122 );腰椎、大转子区BMD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 027 , 0. 017 ) , VitD充足组腰椎BMD高于其他各组(P = 0. 005 , 0. 025 , 0. 009 );不足组、严重缺乏组大转子区BMD高于缺乏组(P = 0. 021, 0. 005 )。女性受试者中,不同25(OH)D水平组各部位BMD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 616 , 0. 739 , 0. 559 ; 0. 608 , 0. 641)。结论 在湖南岳阳地区50岁以上人群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对于维生素D状况与骨密度之间可能无直接关联,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9月经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动脉瘤模型及其周围血管和部分骨性结构,并模拟手术入路,显示手术视野下动脉瘤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术中参考立体模型,寻找动脉瘤并根据解剖结构实时定位,实现精准夹闭。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三维影像重建,将三维模型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9例正确反映术中真实解剖情况,3例术中对比效果欠佳,小动脉瘤(直径<5 mm)以及小血管重建效果相对较差,但是动脉瘤周围主要血管结构对比一致。12例动脉瘤均顺利实施开颅夹闭术,术中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A示载瘤动脉通畅,未见新增出血,动脉瘤夹闭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A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8例,4分3例,3分1例。结论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制作的颅内动脉瘤三维立体模型,可获得更多的立体解剖信息,加深对病变局部解剖的认识,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0.
正交试验法优化珠子参总皂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珠子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珠子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珠子参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波长540 nm,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珠子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珠子参总皂苷的线性范围为0.052~0.182 m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珠子参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70%的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提取1 h,平均收率12.32%。结论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珠子参总皂苷含量方法准确可靠,优选的珠子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