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刘毅  李志樑  江腾春  傅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4,(34):8-10,14,169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确诊为T2DM的患者69例,分为APS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APS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S治疗2周,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T2DM患者治疗前后c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 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数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黏附功能、迁移功能、增殖功能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S治疗可增加T2DM患者c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EPCs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建立血液净化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前、后稀释方法的体外实验,探讨该模式前、后稀释法对各种不同大小的溶质分子清除效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等容CVVHDF前、后稀释及CVVH单循环(无稀释、无透析)对照体外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钾(K+)、肌酐(Cr)、万古霉素(vancomycin)、胰岛素(insulin)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清除率,实验重复4次(n=4).结果 CVVHDF后稀释法对K+、Cr、Vancomycin和Insulin清除率明显高于CVVHDF前稀释;CVVHDF前、后稀释对IL-6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nsulin和IL-6实验结束时明显降低.结论 CVVHDF后稀释总体上对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清除率高于前稀释,但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两者间的差别缩小;对照组提示实验用滤器(AN69)对Insulin及IL-6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尾加压素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方法 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0h后,换无血清DMEM继续培养24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24h后对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掺入率的影响。结果 10^-7mol/L的UⅡ心肌细胞的大小(P=0.021)和^3H-Leu掺入率(P=-0.015)。结论 U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确诊为T2DM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APS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APS治疗组在西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S治疗2周,常规治疗组则仅给予常规西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研究T2DM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以比色法测定NO水平。结果APS治疗组治疗后的ET-l、ICAM-1、V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足疗程APS治疗能改善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5.
左主干病变患者易发生猝死 ,其治疗一般首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ABG) ,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相对禁忌证 ,尤其是左主干病变所放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PCI治疗 ,目前国内医院较少开展。现将我科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PCI治疗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 1 998年 3月至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共 1 6例 ,男 1 5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40~ 78( 67± 9)岁。选择性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1 0例 ,其中心功能Ⅰ级 5例 ,Ⅱ级 4例 ,Ⅲ级 1例。另 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 ,心功能Ⅱ级 2例 ,Ⅳ级 4例 ,其中 3…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组织因子(T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TF对MCP-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100、103、104 ng/L的TF处理组,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4个处理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组织因子,分别采用ELLSA法和RT-PCR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和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ELLSA和RT-PCR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有MCP-1、MCP-1 mRNA表达,MCP-1和MCP-1 mRNA的表达水平为对照组<10 ng/L组<100 ng/L组<103 ng/L组<104 ng/L组(均P<0.05)。结论 TF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先天性起源异常的右冠状动脉(冠脉)闭塞病变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冠脉起源异常伴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总结近20年来报道的30余例右冠脉起源异常病例,通过对发病率、起源部位、指引导管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异常右冠脉起源于左冠脉窦的报道较多,应用的指引导管类型以Amplatz、Judkins多见,但病例报道较少。结论:仍需更多的手术经验积累以及对磁共振成像、多排CT等诊断工具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T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活性与转铁蛋白受体(CD71)以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以及胸痛综合征(CPS)对照组患者T细胞内p70S6K磷酸化水平(p-p70S6K)及CD4+CD71+/CD4+表达比率,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斑块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p-p70S6K表达量及CD4+CD71+/CD4+表达比率均显著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中上述2种指标值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示不稳定斑块中斑块负荷与p-p70S6K表达量及CD4+CD71+/CD4+细胞比率均呈正相关(r=0.93,r=0.92,P〈0.05);p-p70S6K表达量与CD4+CD71+/CD4+细胞比率亦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 m TOR活性与CD71表达率升高及ACS中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适度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压和外周血Ang Ⅱ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SHR-C)和SHR运动组(SHR-E)各10只.另选用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R-C)和运动组(NR-E)各10只.NR-C组和SHR-C组不予以干预措施,NR-E组和SHR-E组予以大鼠跑台运动训练方案实施适度有氧运动.结果 经运动4 w后,SHR-E组较SHR-C组血压、Ang Ⅱ降低(P<0.05),SHR-E组和SHR-C组较NR-E、NR-C组血压和AngⅡ升高(P<0.05),NR-E组较NR-C组血压和Ang Ⅱ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