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呋苄青霉素(Furbenicillin简称BL-P1597)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之一,其特点抗绿脓杆菌作用比羧苄青霉素强8~16倍。经临床应用本品治疗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有效率达90%以上,对肝、肾及造血系统均无明显毒性作用,主要由尿路和胆道排出。呋苄青霉素是一个新产品,国内外尚未见有该药致畸性  相似文献   
222.
目的分析对头孢哌酮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方法用PCR方法扩增62株临床分离菌TEM型及SHV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从65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分离提取的β-内酰胺酶进行等电点测定。结果62株临床分离菌PCR扩增结果表明,58.1%(36/62)对头孢哌酮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含有TEM型β-内酰胺酶;32.3%(20/62)含有SHV型β-内酰胺酶。65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等电点的测定结果表明36.9%(24/65)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一种β-内酰胺酶,29.2%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2种β-内酰胺酶,13.8%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3种β-内酰胺酶,10.7%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4种β-内酰胺酶,6.1%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5种β-内酰胺酶。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1种β-内酰胺酶,1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2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介于4.95—9.36之间。72株临床分离菌共产生160种β-内酰胺酶。全部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头孢哌酮,而舒巴坦可以抑制酶的活性。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水解率与头孢他啶相似,但低于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和哌啦西林/三唑巴坦(1:8)的水解率。包括7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72株产生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大部分对头孢哌酮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TEM型β-内酰胺酶,舒巴坦可以增强头孢哌酮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产酶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3.
目的观察随年龄增长所致的肾功能减退对头孢哌酮(CFZ,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SBT,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4名健康成年与老年受试者,每12h静脉给予CFZ/SBT各1g,共7次,采集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样,用HPLC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肌酐清除率(Ccr)用Cockcroftand Gault法计算。结果老年男性和成年男性Ccr分别为(65.3±7.7),(106.0±21.6)mL·min-1(P<0.01);稳态时,CFZ:AUC分别为(256.3±72.0),(182.3±49.6)mg·h·L-1(P<0.01);Cmax分别为(102.0±15.3),(89.4±10.7)μg·mL-1(P<0.05);t1/2分别为(2.2±0.6),(1.5±0.5)h(P<0.01);CLT分别为(4.2±1.2),(5.8±1.2)L·h-1(P<0.01),Ccr与CLT、AUC、t1/2相关(γ分别为0.52、-0.40、-0.27,均P<0.01)。稳态时,SBT:AUC分别为(81.8±28.4),(33.7±6.7)mg·h·L-1(P<0.01);Cmax分别为(54.7±19.9),(28.0±4.8)μg·mL-1(P<0.01);t1/2分别为(1.4±0.4),(1.1±0.5)h(P>0.05);CLT分别为(13.7±4.9),(30.6±5.2)L·h-1(P<0.01),Ccr与CLT、AUC、t1/2相关(γ分别为0.52、-0.44、-0.47,均P<0.01)。两药的CLT比值:SBT/CFZ分别为(3.43±1.42),(5.52±1.52)(P<0.01)。说明老年人对CFZ/SBT清除下降,以SBT为显著。结论老年的肾功能轻度减退,可造成CFZ/SBT药代动力学改变,SBT更明显。  相似文献   
224.
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美罗培南500mg-1g,静脉点滴,每12h1次,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500mg-1g/1g,每12h1次,静脉点滴。疗效均为7-14d。结果:美罗培南组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分别有42例及41例可评价疗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8.1%(37/42)及85.4%(35/41)。对各种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5.3%(29/34)和82.4%(28/34)。两组治疗前分离株分别为37株及38株。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1%(30/37)和84.2%(32/38)。两组安全性评价分别为44例及4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6/44)与12.2%(5/41)。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好,较安全。  相似文献   
225.
目的:以环丙沙星注射液作为对照药,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完成可评估病例52例,其中试验组25例,对照组27例。结果: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88.00%,对照组为85.19%,各种致病菌清除率试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89.47%,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和7.41%。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明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26.
国产盐酸加替沙星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国产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与氧氟沙星(ofloxacin)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盐酸加替沙星与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金葡球菌、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加替沙星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氧氟沙星,尤其是对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作用更显著优于氧氟沙星。比较试验两药ED50及ED95值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金葡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3.77、3.94与11.17、12.54及8.86、8.25与29.18、36.30mg/kg(两药ED50值与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的ED50值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2.95~3.2倍及3.3~4.4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2.89、3.38与20.47、23.36及8.82、8.06与62.10、62.45mg/kg(两药ED50值与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ED50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6.9倍及7.1~7.7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2.79、3.39与16.16、24.42及9.07、8.06与41.48、74.83mg/kg(两药ED50值和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ED50值及ED95值氧氟沙星比盐酸加替沙星大5.8~6.3倍及4.6~9.24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及ED95值分别为21.88、37.49与54.02、73.81及140.73、118.12与199.5、335.88mg/kg(两药ED50值、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的ED50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1.97~2.47倍及1.42~2.84倍。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 选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注射时间60 min)及200 mg口服片剂;另选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 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 min。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药浓度。结果 左氧氟沙星200 mg注射液与200 mg口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06±0.32),(2.50±0.39) mg·L-1;AUC分别为(17.79±1.62),(17.02±1.79) mg·h·L-1;t1/2β分别为(5.60±0.31),(5.73±0.48) 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2.58±8.66)%和(71.50±6.75)%。经计算口服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 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 mi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63±0.59),(4.21±0.66)mg·L-1;AUC分别为(29.17±2.66),(29.04±3.76) mg·h·L-1;t1/2β分别为(6.05±0.30),(5.96±0.48)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4.50±9.32)%和(77.68±8.86)%。两组中的主要参数经配对t检验除c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00 mg左氧氟沙星片剂的口服吸收良好,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给予相同剂量左氧氟沙星300 mg而注射时间不同(60及90min)的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228.
爱普列特老年人体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老年人口服10mg爱普列特的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法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测定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0.18±0.07mg·L-1;T1/2β=5.09±2.73h;AUC=1.85±0.69mg·h·L-1;V(c)/F=38.17±11.15L;Tpeak=2.99±0.49h。结论爱普列特在老年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同剂量下与青年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229.
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是抗菌药物临床前评价的重要组成,也是抗菌药物临床药理评价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常用评价指标有体外与体内二部份:体外药效学评价指标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lCs),其中包括MlC_(50),MlC_(90),MlCmode,MlCrange,MlCmean,最低杀菌浓度(MBCs)最低有效浓度(M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