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本文报道286株临床分离G-菌对10种抗菌素的药敏测定及R-质粒检测结果,实验发现目前主要流行的耐药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耐药谱为Ap,Cb,Cm,Fb,CPV型,286株菌中272株对不同抗生素耐药(95.1%);178株菌为多重耐药菌(62.2%);53.3%的耐药菌携带R-质粒,13.3%的耐药标记为整传递。86.7%的耐药标记为部分传递。有意义的是来自不同时间,不同病房的病人分  相似文献   
153.
头孢唑啉(Cefazolin)是个新的非口服的头孢菌素C衍生物,系广谱杀菌剂。对革蓝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是常见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中最强的一个、与某些二、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54.
侯杰  李家泰 《新药与临床》1994,13(5):274-276
用头孢呋辛(CXM),头孢呋辛酯(CXM-A)与头孢哌酮(CPZ)随机对照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各34例(CXM±CXM-A组男性2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s16a)。CPZ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55±14a。先用CXM750mg静滴,tid×5d,然后改用CXM-A500mg,po,bid×5d;CPZ1g静滴,tid×10d。CXM+CXM-A组平均用药总量显低于CPZ组(P<0.0  相似文献   
155.
应用mecA基因阳性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2株临床分离菌株,金葡球菌92-106与89-187感染小鼠引起的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评价抗生素89-07与氟氧头孢联合方案的体内抗菌活性并与去甲万古霉素单独给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金葡球菌92-106和89-187引起的小鼠MRSA感染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分别为5.8±1.1和4.1±0.8mg/kg,均显著低于抗生素89-07(10.0,10.5mg/kg)或氟氧头孢(26;9,29.2mg/kg)。抗生素89-07与氟氧头孢联合治疗MRSA92-106与89-187感染小鼠的ED50值分别为3.8与2.5mg/kg。均显著低于去甲万古霉素、抗生素89-07和氟氧头孢相应的ED50值。说明抗生素89-07与氟氧头孢联合方案的体内抗菌活性比去甲万古霉素强,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表明两药联合具有很好的体内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6.
麦白霉素为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我们以进口麦迪霉素为对照药,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药品包装盒上仅标名A、B),治疗呼吸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101例.其中51例用A药治疗,50例用B药治疗(每次200~40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7~14天)。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4%和82.0%,细菌清除率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4%与6.00%,不良反应轻微,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7.
国产头孢噻肟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 头孢噻肟(Cefotaxime,代号HR-756,商品名Claforan)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超广谱、高活性、低毒性等特点。尤其对革蓝氏阳性菌作用比过去的头孢菌素增强了数十倍至百倍。因此,自1977年由联邦德国赫斯特(Hoechst)公司和法国Roussel公司开发以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开始了临床应用。我国于1982年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长征制药厂和东北制药总厂联合研制成功。本文报告国产头孢噻肟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研究结果,并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啶,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新,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观察随年龄增长所致的肾功能减退对头孢哌酮(CFZ,第 3 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SBT,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4 名健康成年与老年受试者,每 12 h 静脉给予 CFZ/SBT 各1g,共7次,采集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样,用 HPLC 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肌酐清除率(Ccr)用 Cockcrofi and Gault 法计算.结果 老年男性和成年男性 Ccr 分别为(65.3±7.7),(106.0±21.6)mL·min-1(P<0.01);稳态时,CFZ:AUC 分别为(256.3±72.0),(182.3±49.6)mg·h·L-1(P<0.01);Cmax 分别为(102.0±15.3),(89.4±10.7)μg·mL-1(P<0.05);t1/2 分别为(2.2±0.6),(1.5±0.5)h(P<0.01);CLT 分别为(4.2±1.2),(5.8±1.2)L·h-1(P<0.01),Ccr与CLT、AUC、t1/2相关(γ分别为0.52、-0.40、-0.27,均P<0.01).稳态时,SBT:AUC 分别为(81.8±28.4),(33.7±6.7)mg·h·L-1(P<0.01);Cmax 分别为(54.7±19.9),(28.0±4.8)μg·mL-1(P<0.01);t1/2分别为(1.4±0.4),(1.1±0.5)h(P>0.05);CLT 分别为(13.7±4.9),(30.6±5.2)L·h-1(P<0.01),Ccr与CLT、AUC、t1/2相关(γ分别为0.52、-0.44、-0.47,均P<0.01).两药的CLT比值:SBT/CFZ分别为(3.43±1.42),(5.52±1.52)(P<0.01).说明老年人对 CFZ/SBT 清除下降,以 SBT 为显著.结论 老年的肾功能轻度减退,可造成 CFZ/SBT 药代动力学改变,SBT 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1∶1)头孢哌酮(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成年与老年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4名健康受试者(成年:男12人,女12人;老年:男20人)每次静脉给予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各1g,每日2次,连续给药3天,第4天首次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样,分离血清,用HPLC方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血药浓度。结果舒巴坦: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30.6±5.2),(29.3±4.3),(13.7±4.9)L·h-1;Vd分别为(49.7±21.2),(58.8±23.1),(28.7±15.7)L;t1/2分别(1.2±0.5),(1.4±0.4),(1.4±0.4)h;Cmax分别(27.9±4.8),(26.5±4.3),(54.7±19.9)mg·L-1;AUC分别(33.7±6.74),(34.7±4.64),(81.8±28.4)mg·h·L-1。头孢哌酮: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5.7±1.2),(4.8±1.3),(4.2±1.2)L·h-1;Vd分别为(11.7±2.7),(11.7±4.6),(12.8±3.8);t1/2分别为(1.5±0.5),(1.7±0.4),(2.2±0.6)h;Cmax分别为(89.4±10.7),(110.8±24.7),(102.0±15.3)mg·L-1;AUC分别(182.3±49.6),(224.7±60.7),(256.3±72.0)mg·h·L-1。结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中,舒巴坦存在明显差异;而头孢哌酮的差异不明显;两性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采用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 ,对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试验药 :加替沙星注射液 2 0 0mg,ivd ,q12h ,对照药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2 0 0mg ,ivd ,q12h ,疗程均 7~ 14d。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观察。结果 :共进入临床试验的患者 5 3例 ,列入安全性评价的病例数 5 0例 ,包括试验药组 2 6例 ,对照药组 2 4例 ,其中分别有 7例及 4例发生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 6 .9% (7/ 2 6 )及16 .7% (4/ 2 4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全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