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2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诱导的犬平滑肌样细胞和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PGA)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胶原包埋PGA构建复合支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血管平滑肌样细胞,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HE染色见胶原包埋PGA组有平滑肌样细胞生长;甲苯胺蓝染色见平滑肌样细胞被染成浅蓝色,胶原包埋PGA组较单纯PGA组明显增多;电镜观察,胶原包埋PGA组可见到细胞在支架上贴附和生长良好。结论 细胞和胶原包埋PGA的支架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科治疗理念就在逐步发生改变,最近,一种被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也称之为"术后促进康复的程序"(enhanced recoverysurg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ERAS program)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嗣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实现快速康复,本研究目的是比较用传统手术方案和FTS理念治疗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Cosgrove环在瓣膜外科的应用.方法 对7例心瓣膜疾病患者行Cosgrove人工瓣环植入手术,其中二尖瓣手术2例,三尖瓣手术5例,应用二维超声多普勒在成形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分别测试人工瓣环对房室瓣反流的纠治效果.结果 5例术后返流完全消失;1例三尖瓣成形术后残余轻度返流;1例单纯二尖瓣瓣环成形的患者,术后残余轻至中度返流,合并顽固的溶血性贫血,于术后1年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痊愈.结论 应用Cosgrove环治疗房室瓣返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6.
端粒酶、VEGF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病理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41例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端粒酶和VEGF基因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在中晚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早期,在侵及纤维膜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侵及纤维膜组,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6).结论 端粒酶和VEGF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背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心脏疾病。干细胞是各种成熟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理论上使心血管疾病最终得到治愈成为可能,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 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heart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心脏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60篇。 结果与结论:各种类型的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健康的心肌细胞有限的代偿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各种姑息保守治疗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心脏供体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费用的昂贵及手术的高风险使心脏移植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成为必然。随着组织、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8.
以往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有胸穿抽气、闭式引流、及常规开胸手术。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科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4 6例 ,其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36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 6例中 ,男 38例 ,女 8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33.7岁。左侧病变 2 5例 ,右侧 18例 ,双侧 3例。单侧上叶病变37例 ,全肺广泛病变 7例 ,下叶病变 2例。首次发作者 33例 ,发作 2次以上者 9例 ,胸腔闭式引流 5 d以上者 4例。1.2 手术方法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健侧卧位 ,患侧腋中线第 7肋…  相似文献   
39.
尽管近年来医学生物科技水平不断进步,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对于术后是否有复发的预测仍然是有待进一步努力和提高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40.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附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1984-2000年,经左前胸外侧切口行心包部分切除治疗缩窄性心包炎53例。术中先切除左心侧心包,在静脉应用强心、利尿剂后再行右心侧心包切除。其中19例按常规切除范围进行了大范围的心包切除,而后34例则以术中中心静脉(cvp)下降至14cmH2O作为心包切除范围合适的标准进行部分心包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5例,均发生于按常规进行心包大部分切除的前19例中。全部病例血液动力学改善。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左胸前外切口是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部分切除手术的理想径珞;以术中cvp下降至14cmH2O作为切除范围合适的标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