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目的:探讨按需阶梯镇痛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按时药物镇痛护理,观察组采取按需阶梯镇痛护理,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及出院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48、72 h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少于术后24 h(P<0.05),术后72 h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少于术后48 h(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按需阶梯镇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规范使用镇痛药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阴道残端脱垂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脱垂患者,5例子宫阴道脱垂同时合并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共10例。均行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将补片中段缝合在整个阴道残端,将补片两端经腹膜外牵出腹壁外,牵拉上提补片至适当位置,网片两端缝合固定于同侧下腹部肌肉及鞘膜,阻止阴道残端脱垂。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判定均为有效,有效率100%;术后阴道平均长度为6 cm左右,可正常性生活。结论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能有效地阻止残端阴道脱垂,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3.
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上第五种最常见癌症,HCC标化发病率为21/10万,死亡率为20.2/10万[1]。HCC死亡率高。如能及早诊断,可以采取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等有效手段进行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l25)、糖链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在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9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39例,其中代偿期14例,失代偿期25例,乙肝肝癌49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l25、CAl9—9、CE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AFP分别为4.35ng/ml、5.78ng/ml和60.21ng/ml,CEA为1.51ng/ml、1.92ng/ml和2.45ng/ml,乙肝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于中一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和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P〈0.05),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A19—9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CEA与MLE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36,P〈0.05),CA19—9-、AFP与MELD评分的线形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Al25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O.84,P〈0.05),CA19—9、AFP、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Al25与腹水量呈正相关,并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Al25可作为辅助指标监测腹水变化及判断预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CEA也可随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观察54例SARS患者发病初及整个发病过程中外周血细胞及血清谷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变化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重症型31例,普通型23例。入院时19例(35.19%)白细胞降低,29例(53.70%)淋巴细胞减少,8例血小板减少;全病程中49例(90.74%)白细胞升高,43例(79.63%)淋巴细胞减少,17例(31.48%)血小板减少,9例(16.67%)血小板升高。重症型和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有29例(59.8%)血清谷氨酸转氨酶升高,39例(72.22%)乳酸脱氢酶升高,43例(79.63%)肌酸激酶升高,其中重症型和普通型乳酸脱氢酶异常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病毒可能通过各种机理影响外周血细胞及生化学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变化有助于了解病情。尤其动态观察淋巴细胞及LDH变化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分析2022—2023年华北地区住院患者鼻咽部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于2022 年11月至2023年7月, 采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100例住院患者的鼻咽拭子并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培养。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科室、临床诊断的疾病类型等。使用全自动细菌药敏系统检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菌株的耐药基因、ST型、荚膜血清型以及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住院患者中, 共计从55名住院患者鼻咽拭子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 占比55.00%。55名鼻咽部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中以男性患者为主(70.91%, 39/55), 年龄分布集中在61~80岁(58.18%, 32/55), 科室分布集中在重症监护室(50.91%, 28/55), 患者基础疾病类型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49.09%, 27/55)。药敏结果显示5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曲南、呋喃妥因的不敏感率均>80.00%;共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8株(50.9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7株(85.45%), 多重耐药菌48株(8...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 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24例,采用温控消融导管经主动脉途径对主动脉瓣上或瓣下(左纤维三角)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 结果 消融成功21例,成功率87.5%,其中2例常规标测未能标测到理想靶点,在EnSite3000-NavX指导下经冠状静脉窦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21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38.04±7.95) ms,放电时间 (214.88±73.68) s.消融失败3例,其中2例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放弃消融,1例在左冠状动脉窦前下方(距左冠状动脉窦约0.5cm)消融无效.随访(12.9±10.4)个月,复发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多数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经主动脉途径采用温控消融导管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少数患者需经冠状静脉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  相似文献   
128.
前面8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  相似文献   
129.
患者,男性,37岁,已婚已育,有乙型肝炎(乙肝)家族史,母亲死于乙肝肝硬化。1997年发现乙肝病毒(HBV)阳性,间断复查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06年2月出现肝功能异常,口服甘草酸类药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波动在50~100 I U/L,HBV DNA104~108拷贝/ml。2006年4月,患者来我院就诊,查ALT 98 I U/L,HBV标志物:HBsAg 5 600 COI、HBeAg 430 COI、抗-HBe6.6 COI,HBV DNA4.5×108拷贝/ml;肝脏病理:慢性肝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过程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方法:对51例CRT或CRT-D植入患者左心室导线的植入方法进行分析,对导引鞘深插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1例中经心内膜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48例(94.12%),采用常规方法(导引鞘引导下直接或单导丝引导下)植入37例(77.08%),导引鞘深插技术植入9例(18.75%),双导丝引导及保留导丝技术植入各1例;失败3例(5.88%),因冠状静脉窦开口异常、靶静脉分支呈锐角及靶血管纤细伴局部狭窄植入失败各1例。结论:在左心室导线植入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引鞘深插、双导丝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相关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