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不仅可以导致骨骼严重损害,而且加剧了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系统损害<'[1-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带来致命的威胁.  相似文献   
22.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致溶骨性破坏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便及时治疗,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PsM致关节炎及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深部条件致病菌,感染多见于AIDS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健康人感染少见。PM可引起局限性感染或多脏器受累,常见肺、皮肤和肝损害。骨关节炎并溶骨少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贫血、淋巴结炎、肝脾肿大、皮肤传染性软疣样损伤及肺炎等。病理类型有肉芽肿样型、化脓型及变应性缺失/坏死型。结论PM可引起局限性感染或多脏器受累。对于用结缔组织病等无法解释的多系统损害,又有东南亚PM流行区生活史的患者,要高度怀疑PsM。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5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DF组)23例,对照组(IHD组)22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观察皮脂肌肉消耗情况及胸腹水发生率;计算尿素氮清除率(kt/V);并对比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kt/V>1.2,对照组病人kt/V<1.2,两组透析充分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治疗组病人皮脂肌肉消耗不明显;治疗组胸腹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38例确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IBS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997-1998年门诊住院病人74例,男24例,女50例,年龄28~50岁,均符合1994年河南省卫生厅编发《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IBS的诊断标准。病程2~24年,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用药、性别、年龄、病情上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同时加上综合性康复治疗。 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自毁观念,使他获得一个更现实…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Sjogren-Larsson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并复习文献, 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9-03-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1例Sjogren-Larsso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 基因报告、 康复治疗进行分析, 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患儿以运动、 智力发育落后伴皮肤鱼鳞样改变3年余为代主诉入院。临床表现、 基因检测报告均符合Sjogren-Larsson综合征的诊断, 在规范康复治疗10 d后, 可独坐约5 min, 但家属要求出院, 目前未再行康复治疗。结论 Sjogren-Larss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 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本病。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 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但总体预后不良。故应提倡产前基因筛查, 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373例, 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271例)和对照组(102例), 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271例患者(72.7%)发生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是否吞咽困难、是否肺部感染、失能评分、进食方式可能与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大、肺部感染、吞咽困难、摄入总量少、Barthel指数分值低是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应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辅助进食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远高于应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辅助进食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 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预测营养不良能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 灵敏度为87.8%, 特异度为72.5%。结论脑卒中失能患者年龄、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进食途径、摄入总量、失能评分是其营养不良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25例。对比入选脑卒中患者及其中真性球麻痹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与入选脑卒中患者整体比较,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66.3% vs 52.0%,P<0.05)。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的真性球麻痹患者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高NIHSS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为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3项指标建立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发现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5%CI:0.778-0.943,P<0.05),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28,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校准良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 在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肺部感染、高NIHSS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真性球麻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28.
广西15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现状。方法对广西9城市15家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查,调查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透析时限、透析频率、透析方式、主要并发症和付费方式。结果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6例,男性337例,女性249例,平均年龄52.03岁;前5位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63例(44.88%),糖尿病肾病108例(18.43%),高血压肾病87例(14.85%),梗阻性肾病36例(6.14%),间质性肾炎33例(5.63%)。81.91%患者透析年限〈5年;60.92%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加间断血液透析滤过182例(31.06%),血液透析加间歇血液灌流47例(8.02%);52.84%每周透析2次,37.77%每周透析次数少于2次,9.39%每周3次;约90%患者有高血压,而66.59%高血压未控制。超过一半患者出现过心力衰竭;51.53%出现骨痛;93.45%存在贫血。结论广西城市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方式主要为血液透析,透析频率多为2次/周,主要并发症为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和骨痛等,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9.
<正>随着卒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卒中致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所下降[1]。然而,卒中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和生存质量。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卒中后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并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间歇口-胃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同步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中营养支持途径行间歇口-胃管饲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留置胃管营养支持.45 d后比较两组患者对不同管饲法的接受程度,同时进行各项营养指标的测量和吞咽功能的评估.结果 实验组对管饲法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营养指标及吞咽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口-胃管饲法是一种吞咽障碍患者依从性良好,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