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58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840篇
内科学   409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1735篇
预防医学   71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530篇
  13篇
中国医学   645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等。实验研究也表明,葛根芩连汤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等控制血糖水平,缓解T2DM病情。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葛根芩连汤在治疗T2DM的应用中,缺乏统一规范的疗效判定标准及大量的临床样本,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此外,葛根芩连汤原方中“两”的剂量历来没有统一的规范,以往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各医家对其具体剂量的使用均有不同,主要从临床经验入手来确定其具体用量,缺乏严谨性,不便于临床规范应用。今后,应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T2DM的具体机制,并建立统一规范的疗效判定标准和剂量使用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T2DM的优势,为提高疗效及扩大临床应用补充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急性应激模型(ASD)组和电针(EA)组,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min,中间间隔10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天后,电针刺激耳甲区,2/15Hz,0.5mA,30min/次,每日1次,持续3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ASD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P<0.01,P<0.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P<0.001)。与ASD组相比,E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和前额叶中EA组BDNF、Syn-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增加(P<0.001)。水迷宫第一天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且稳定的趋势(P<0.05),平均速度逐渐缩短(P<0.05)。第二天Control组小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大于对侧象限(P<0.01),ASD组无明显变化(P>0.05),EA组(P<0.001)。结论: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的认知损害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DNF蛋白表达、增加Syn-1含量,从而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SD)和电针组(EA),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 min,中间间隔10 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障碍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 d后,电针刺激耳甲区(1 mA,2/15 Hz, 30 min/次),1次/d,持续3 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模型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分析2009—2018年云浮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云浮市2009—2018年丙肝病例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丙肝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云浮市共报告丙肝病例4 480例,年发病率从2009年的14.78/10万逐年增至2018年的27.15/10万。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且年均发病率不同(P<0.01),最高为云城区(27.77/10万)。病例中男性3 170例,女性1 310例,男女性别比为2.42∶1,男性年均发病率(20.71/10万)高于女性(9.45/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9岁(3 849例,占85.92%),30~49岁有1个发病高峰(2 870例,占64.06%)。职业以农民为主(2 472例,占55.2%)。发病时间无季节特征,均为散发。结论云浮市2009—2018年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地区差异较大,20~59岁、农民是重点人群,应重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进一步加强确诊及后续治疗和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7.
骨膜蛋白(periostin)是近年被发现的一种多功能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泌,也可由肿瘤细胞及癌旁细胞分泌。该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质,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并与肿瘤细胞黏附、转移和生长密切相关,属于分泌型可溶性ECM蛋白。periostin促进肿瘤细胞生存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可为肿瘤的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新靶点。笔者拟就periostin的结构与功能,periostin高表达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研究,以及periostin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8.
随着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 ,多重耐药菌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开发新药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 ,近 10年来 ,国内医药界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取得明显成效。现就该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1 肺结核的中药治疗1.1 辨证论治 肺结核以虚证居多 ,尤以阴虚为主。李东岱等 [1]以抗痨散 (黄芪、百部、白芨、龟板、丹参、冬虫夏草、蜈蚣、牡蛎、玄参、百合、川贝母、五味子、紫河车 )为主分肺阴虚、阴虚火旺、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肺脾两虚、脾肾阳虚和肺肾阴虚九型 ,分别应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SjAWA67)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出67kDa分子抗原,并用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微孔,进行ELISA检测。结果 SjAWA67的纯度已达到电泳纯和免疫纯,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血清的捡出率分别为100%和95%,与正常人血清、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患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交叉反应,44例血吸虫病患治疗后3、6和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达45.5%、75.0%和90,9%。结论 SjAWA67分子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影响脑转移瘤综合治疗效果因素。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l989年 9月至 1997年 3月本院治疗 40例不同原发癌瘤脑转移瘤 ,就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的中位生存期 9 1个月 ,1年生存率为2 0 0 % ( 8/40 )。 1年生存率先放疗后化疗组为 2 9 4% ( 5 /17) ,单纯放疗组为2 0 0 % ( 2 /10 )。先化疗后放疗和单纯化疗组均为零。结论 :不能手术的脑转移瘤以放疗加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