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16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50篇
  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免疫紊乱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205例,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不伴AGI组(N-AGI组);AGI组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AGI组(L-AGI组)与重度AGI组(S-AGI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于伤后1、7、14 d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免疫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79.5%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AGI(163/205例)。与N-AGI组患者相比,AGI组在伤后1 d总T淋巴细胞(Tc)、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率;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h/Ts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14 d的IL-8与IL-10水平,Ts、Th/Ts及Treg比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AGI组患者相比,S-AGI组在伤后1 d的Tc、Th比率,IL-6与TNF-α水平;7 d和14 d的Ts、Th/Ts与Treg比率,IL-8与IL-10水平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 7 d( OR=2.018,95% CI:1.105~5.364, P=0.013)、Treg 14 d( OR=3.612,95% CI:1.375~8.476, P=0.006)、IL-6 7 d( OR=1.824,95% CI:1.011 ~5.835, P=0.024)、IL-10 14 d( OR=2.847,95% CI:1.241~6.216, P=0.014)、TNF-α 7 d( OR=1.754,95% CI:1.215~5.441, P=0.018)是严重多发伤后伴发AGI的高危因素。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机体免疫紊乱易诱发AGI,且伴发AGI将导致伤后免疫紊乱的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方法:报告1例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3根管病例,分析其诊疗经过并复习牙根及根管系统文献。结果:该病例中双侧下领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后进行完善根管充填。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及根管系统变异多样,临床治疗中应注意,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口腔细菌产碱代谢与牙菌斑酸碱平衡、细菌微生态平衡以及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口腔细菌产碱代谢研究主要集中在尿素代谢、精氨酸代谢、精胺代谢和苹果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及其与龋活跃程度的关系方面,是近年来龋病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针对口腔细菌产碱代谢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55.
随上颌窦提升术提出许多年来,该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基本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6.
闵艺  马净植  高原  万新辉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72-1074,1077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疗器械+除丁克溶剂。记录操作时间。各组用除丁克暂封5min,再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内根充物残留量。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清洁效果优于A组。根管内暂封除丁克及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后残留物显著少于器械操作即刻结束的残留物(P〈0.05)。结论:各种再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及峡区内的根充物,除丁克和Endo Activator有助于减少根充物残留。  相似文献   
57.
口腔细菌代谢产碱对牙菌斑生物膜菌群平衡和酸碱平衡极其重要,口腔中唾液和细菌的代谢产碱水平与龋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口腔中代谢产碱是由多细菌多途径组成的复杂体系,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密切调控。本文就生物膜中细菌代谢产碱的主要途径、生物膜中细菌代谢产碱与龋病的关系、口腔细菌代谢产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 F血管鞘36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9.
乳杆菌是最早发现的龋病相关微生物,具有产酸性、耐酸性及结合胶原蛋白和合成细胞外多糖促进细菌黏附的能力。部分乳杆菌可产生抗菌物质或代谢物、与致龋菌竞争黏附位点或共聚、调节致龋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致龋菌生长,因此近年来有研究将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应用于龋病防控。但乳杆菌致龋机制尚不明确,特定“益生”乳杆菌对口腔和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影响未知,尚需更多的研究结合乳杆菌的致龋性和益生性,综合评价其对口腔和全身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乳杆菌致龋性和防龋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乳杆菌在龋病发生发展与临床防控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0.
超声诊断外周假性静脉瘤2例及有关超声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静脉假性静脉瘤(Venous Pseudoaneurysm)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超声表现根据文献复习,1970年至今.国内外各报道过2例.且均在病例报告中简单提及,现将我们在超声检杳工作中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