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自体骨—肌腿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临床治疗垂状指及屈肌腱止点重建的新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尸体的跟骨-跖肌腱、第1掌骨-拇长展肌、第2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可行供区,进行止点类型、附着点面积、可切取骨块情况、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和解剖变异等方面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90%的跖肌腱直接附着于跟骨而不与跟腱融合(集中型占85%),止点面积为(69.5±4.4)mm2;②93%拇长展肌腱直接附着于第1掌骨基底部桡侧(集中型占87%),止点面积为(27.9±3.4)mm2;③90%桡侧腕长伸肌腱直接附着于第2掌骨背侧或大于1/2桡背侧(集中型占90%),止点面积为(31.6±4.2)mm2.切取骨块形状分为椭圆形(平均占12%)、横形(平均占8%)、圆形(平均占7%)、弥散形(平均占13%).结论①跟骨-跖肌腱、部分第1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和第2掌骨-拇长展肌的肌腱附着点形状、面积、可切取的骨块都能满足骨-肌腱移植的要求;②切取3个骨-肌腱供区对手足功能无任何影响,为临床构制骨-肌腱移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2.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认知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本共识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组织康复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专家调研、会议讨论,并在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认知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和不良反应、基于VR技术的认知康复的内容要求、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结论:本共识的制定为VR技术在认知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促进VR康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  相似文献   
273.
颈7神经根与桥接尺神经缝合断面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臂丛颈7 神经根及桥接尺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选择性颈7 神经根移位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防腐尸体标本14 具(28 侧) ,在显微镜下暴露自颈7 神经根椎间孔处至干股交界处,测量其长度、两端神经直径。测量豌豆骨处尺神经主干及手背支的直径。结果:颈7 神经根自椎间孔至干股交界处的根干长度:左48 .2 ±7 .4 m m ;右44 .0 ±5 .8 m m ;出椎间孔处神经横、纵径分别为:左5 .8±0 .4 m m ,5 .2 ±0 .4 m m ;右5 .8 ±0 .4 m m ,5 .0 ±0 .5 m m ;干股交界处:左6 .0 ±0 .5 m m ,5 .2 ±0 .6 m m ;右5 .5±0 .4 m m ,5 .2 ±0 .5 m m 。尺神经( 豌豆骨近侧水平) 主干横径与纵径:左3 .6 ±0 .3 m m ,3 .2 ±0 .3 m m ;右3 .8±0 .3 m m ,3 .0 ±0 .2 m m ;手背支横径与纵径为2 .5 ±0 .2 m m ,1 .4 ±0 .2 m m ;右2 .6 ±0 .2 m m ,1 .3 ±0 .2 m m 。结论:选择性地保留部分颈7 神经根前股前内侧部分纤维,既能解决尺神经与颈7 神经根的周径匹配问题,又对健侧肢体感觉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74.
卡肌宁对大鼠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松药卡肌宁对大鼠术中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16只,实验组腹腔内注射卡肌宁(10μg/kg),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等渗盐水。于用药前、后每隔5min,刺激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记录CMAP,研究肌松药作用下CMAP潜伏期、波幅的变化规律。结果 对照组:各时间组CMAP的潜伏期、波幅间均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CMAP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诱导  相似文献   
275.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及EGb24/6组。于术后2、4、6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各时间点EGb24/6组优于对照组(P〈0.01),潜伏期和诱发电位恢复率EGb24/6组在各时间点上优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检查神经内血管数、直径、截面积在各时间点EGb  相似文献   
27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ing spinal fetal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the peripheral nerve for delaying muscle denervation atrophy. Methods Spinal. fetal NSCs were separated from spinal cord of enceinte 10 to 12 days SD rats, cultured and purified. After three passages, the formed NSC spheres were blew into single cell suspension ( 106/μl×5 μl) and transplanted int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ransected tibial nerve. 5 μl of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injected into the distal tibial nerv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and 5 month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ibial nerve and the triceps suraes were harvested and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 markers, by mean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o evalua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nerve, and to observe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s.Results Compare to the control group, atrophy of the triceps suraes muscle was less severe 3 and 5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also better preserved in NSCs transplanted group. Five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new synapses (neuromuscular junction) formed in the denervated muscle.Conclusion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delay atrophy denervated muscles.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structure of postsynaptic membrane, but also form new synapse with the denervated muscle.  相似文献   
277.
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阐述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成活机制 ,以及它与筋膜蒂、静脉蒂岛状皮瓣三者的关系。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 ,根据以筋膜、静脉、皮神经三者相互组合为蒂 ,设计出 7组不同类型的皮瓣 ,每组 3只。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 和99mTc -MAA来测定皮瓣的动脉供血和毛细血管静脉回流情况 ,以及与皮瓣成活的关系。结果 单纯以筋膜、静脉、皮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全部坏死。D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小隐静脉和筋膜组织 )成活率为 [(6 8.5 1± 5 .41) % , x±s ,下同 ] ,E组皮瓣(蒂部组织为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成活率为 (94.2 4± 3 .2 2 ) %。F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筋膜组织 ,含腓肠神经无小隐静脉 )成活率为 (73 .41± 6 .12 ) %。G组皮瓣 (蒂部组织为筋膜组织 ,含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成活率为 (98.5 4± 1.12 ) %。放射性核素99mTcO-4 检测结果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较单纯的筋膜蒂、静脉蒂有充分的动脉供血。包含浅静脉的皮瓣中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99mTco-4 清除率最快。结论 神经旁组织因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 ,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对皮瓣提供动脉供血 ;浅静脉对皮瓣提供血液回流 ,使皮瓣血液循环更为通畅。神经旁带少量 (0 .2cm)筋膜组织 ,可保证手术时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  相似文献   
278.
徐微  边君  何雪云  徐建光 《新中医》2023,55(19):83-87
目的:观察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脾胃虚弱型CSG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治 疗组给予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ADL) 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水平,评估2 组临床疗效、不 良反应发生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P<0.05)。2 组治疗后中 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及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 评分及血清PGE2 水平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ADL 评分及血清PGE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GF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 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38%、0,低于对照组16.67%、 11.76%(P<0.05)。结论: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型CSG 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 量,调节PGE2、EGF 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79.
目的 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者进行拍摄;基于CBCT测量数据,使用Dophin为重建的三维模型建立坐标系,并确定38个硬组织标志点;定义并测量40个线距和20个角度,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标准人群全面部、面中部、上颌骨、下颌骨、牙槽骨以及牙列的颅面部特征。结果 获得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CBCT三维头影测量值;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最大为2.2%,最小为0.01%);性别比较显示,在线距中,上下颌中线偏移、上下颌骨相对偏移、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在角度中,除颌平面角之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面部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具有独特面部特征。结论 安徽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对测量线距影响明显,且一般男性大于女性,但对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