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42.
心脏临时起搏的常规方法是利用腔内心电图来引导电极定位[1,2].而我们用体表心电图观察起搏脉冲来引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共做86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43.
链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链激酶(SK)静脉滴注加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AMI患者接受SK 静脉滴注加速溶栓治疗,于30 min静脉滴注SK150万U,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地塞米松组患者溶栓前静注地塞米松2~5 mg。结果 ①血管再通率为75.0%,5周病死率为5.0%,出血发生率为8.3%,溶栓距发病时间≤6 h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6 h血管再通率(P<0.01)。②应用地塞米松组与未用地塞米松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0.05)。③≤6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65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38.3%。结论 ①SK静脉滴注加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适于国人使用;宜提倡院前和急诊室溶栓。②地塞米松是否能预防SK所致过敏反应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观察。③>65岁患者行静脉滴注加速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要视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4.
间歇依赖性LQTS患者发生TdP后少数可恶化成VF。对心脏病患者凡心动过缓,特别是伴低血钾、低血镁者,使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者,有晕厥史,尤其有TdP史者,均应视为TdP高危患者,而行严密心电及血电解质监测,注意TdP的预兆性征象以期早诊断、早防治。当有关致病因素合并存在时可致病情复杂化及病程绵延。强调综合治疗,予镁盐、钾盐治疗时疗程宜长,以防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性,33岁,妊娠8月,因心悸19小时于2004年11月10日来我院急诊。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清,双肺未闻啰音,心界不大,HR160次/分,腹部无压痛,膨隆。ECG检查示阵发室上速。患者回忆曾于孕2月时曾有类似发作,未进行任何治疗,持续1小时左右自行缓解。接诊后立即让患者入监护室监护,吸氧,  相似文献   
46.
为评价肝素膜支架对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其对远期再狭窄的影响,对28 例病人的32 个靶病变置入肝素膜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100 % ,术后无1 例急性/ 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 ~24 月,5 例复发心绞痛(17 .9 % ) ,3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再狭窄,无死亡病例。结果提示:肝素膜支架对于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有效的,但不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调查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SBI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既往无明确神经系统
疾病的体检者,收集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血管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及生化检查
(包括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资料。影像学医师采用盲法评价头颅MRI,判断是否存在SBI。按照是否
存在高血压和HHcy分为正常、单纯高血压、单纯HHcy、高血压合并HHcy 4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HHcy与SBI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577名受试者,平均年龄52.0±10.4岁,女性252名(43.7%)。SBI患病率为8.8%
(51/577),高血压、HHcy的患病率分别为20.5%(118/577)和27.6%(159/577),高血压合并HHcy
的患病率为8.3%(48/577)。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HHcy(OR 3.72,95%CI 1.69~8.18,P =0.002),单
纯高血压(OR 5.88,95%CI 2.59~13.3,P<0.001),高血压合并HHcy(OR 7.66,95%CI 3.20~18.3,P
<0.001)均增加SBI风险。校正混杂因素后,单纯HHcy(OR 2.55,95%CI 1.06~6.11,P =0.036),单
纯高血压(OR 3.97,95%CI 1.68~9.43,P =0.001),高血压合并HHcy(OR 3.64,95%CI 1.31~10.1,
P =0.013)也均与SBI风险升高有关。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和HHcy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多因素
分析中,高血压和HHcy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29,95%CI 0.08~1.09,P>0.05)。
结论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SBI是一种常见头部影像学改变,高血压和HHcy均与SBI相关。  相似文献   
48.
一、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33岁,妊娠8月,因心悸19小时于2004年11月10日来我院急诊。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清,双肺未闻啰音,心界不大,HR160次/分,腹部无压痛,膨隆。ECG 检查示阵发室上速。患者回忆曾于孕2月时曾有类似发作,未进行任何治疗,持续1小时左右自行缓解。接诊后立即让患者入监护室监护,吸氧,并用压舌板刺激咽部使患者呕吐,反复多次,无效。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向其交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利弊后,予西地兰0.4mg入5%葡萄糖静脉注射,30分钟后心率仍为160次/分,故予维拉帕米10mg入5%葡萄糖20ml 缓慢静脉注射,推注6mg 后转为窦性心律,复查 ECG 示 V2-V5T 波倒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国产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在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例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500 mg:5 mg,简称试验制剂)与格列本脲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片2个相同剂量单药(简称参比制剂),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浓度。结果:试验与参比制剂中格列本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为(1 184.8±369.4)和(1 110.5±437.2)μg·h·L-1,Cmax为(211.8±57.8)和(176.7±46.0)μg·L-1,Tmax为(3.38±0.94)和(3.43±1.03)h;2种制剂中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为(7 219.8±1 964.6)和(7 376.8±2 060.2)μg·h·L-1,Cmax为(924.7±206.2)和(1 01 1.9±331.7)μg·L-1,Tmax为(3.60±1.20)和(3.55±1.09)h。试验制剂中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9.5±17.0)%和(105.2±33.4)%。结论:国产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与组成复方的2个相同剂量单药的药动学比较显示相同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0.
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4例予美托洛尔注射液5~1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34例予西地兰注射液0.4~0.8 m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0,40,60,120 min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有19例和13例在120 min内心室率降至<100次·min-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5.88%vs38.23%,P>0.05).两组心室率降至<100次·min-1所需时间分别为(18.33±12.31)和(65.00±35.0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起效平均时间分别为(14.00±9.95)和(62.50±41.66)min(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58.82%(P<0.01).结论: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房颤安全有效,为急诊科快速安全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