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41.
氨及氨水溶液常用于化肥制造、石油精炼、合成纤维、塑料树脂、冷冻设备等生产原料和载体。氨易挥发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国内已有报告。我们在研究氨中毒诊断标准的过程中,收集了国内部份急性氨中毒病例,现就其中资料较完整者228例分析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2.
本文提出一种概括的叙述命名法。它依次阐述心脏每一段的连接、它们的形态、彼此间的位置排列关系及任何一段上并发的畸形,目的在于对任何复杂的心脏畸形能作出简明的,易领会的叙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BMP)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制成可塑性生物活性人工骨(plastic bioactive artificial bone,PBAB),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解放军北京军医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采用兔双侧桡骨干15mm节段性骨/骨膜缺损模型,植入CPC或PBAB。术后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等手段综合评价PBAB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PBAB植入2周大量间,:质细胞增生和软骨细胞出现并长人材料内部;4周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8周出现大量板层骨;16周植入的PBAB材料基本降解替代;24周骨缺损处完成骨性连接,新骨向正常骨干结构改建。动态X射线检查显示,伴随新骨的形成和材料的缓慢降解,骨缺损区的密度不断提高。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PBAB组24周桡骨标本抗弯强度为79.19N,明显高于CPC组的46.06N,接近正常兔桡骨标本。结论:PBAB是集骨传导和骨诱导于一体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4.
一种新的实验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CP)的发生机制以寻找治疗的根本方法。方法: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30只,分为两组(X1,X2组)。用WADE法造成脊髓L2阶段的300gcm(X1)和200gcm(X2)的损伤,损伤前后分别在L1阶段记录刺激胫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于术前和术后4、8、12、16、24h、每天用Von Frey Hair等测定大鼠的对机械性轻压、轻触损伤近端躯体的痛反应阈及前足50%抬足率的阈值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自发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两组均出现了典型的急慢性痛超敏现象(手术前后痛阈值的比较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和自发痛现象,其中X1组与X2组比较,严重自发痛(自噬)的发生比例更高,而且重复性好,与人类SCI的CP中以自发痛为主要痛苦的情况相一致。结论:用WADE法造成大鼠300gcm的SCI是重复性好且与人类SCI的CP最接近的SCI的CP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发现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情况.资料与方法 将MSCT检查发现肌桥同时1个月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检查者87例分为浅肌桥组(n=36)和深肌桥组(n=51),统计两组核素心肌灌注检查阳性病例数.结果 36例浅肌桥核素心肌灌注检查未见阳性发现,51例深肌桥组3例核素心肌灌注检查阳性,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结论 MSCT发现的肌桥只有少数具有核素心肌灌注异常,即有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75±1)d雌性SD大鼠40只分为A、B、C、D 4组,制作脊髓挫伤模型后,A组行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B组行嗅鞘细胞移植,C组行步行训练结合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注射, D组行DMEM注射。细胞移植和DMEM注射在造模后2周进行,步行训练利用大鼠活动平板进行,自伤后1周开始,每周5 d,每天1次,每次15~30 min,共训练10周。造模后每周利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9周取材,取脊髓行相关指标的免疫化学染色。 结果①与D组比较,A组和C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自伤后第4周始出现明显改善,B组仅在伤后第5~8周出现明显改善;伤后第11周末时,A、B、C、D组大鼠后肢BBB评分分别为(13.14±0.24)、(11.64±0.56)、(12.29±0.64)和(11.07±0.84),A组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②各组腰段脊髓切片TH阳性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A组和C组横切片上Ⅶ~Ⅸ层可见胞体较大和较小、轮廓清楚的两种TH阳性神经元,而B组和D组则仅出现胞体较小的神经元。 结论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7.
国内曾报道过 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我院近年来发现 3例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男 ,5 4岁。 5年前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后好转。 1997年 6月以陈旧性下壁再梗塞入院。造影结果见图 1、2。内科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诊。  例 2 :男 ,5 3岁。 1998年 6月以前间壁、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外科手术。造影结果见图 3。  例 3:男 ,6 3岁。 1998年 8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见图4。图 1~ 4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造影片 图 1右冠状动脉近端扩张 ,造影剂滞留 ,示有螺旋形不规则负性阴影。前降支和回…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 ,1天 ,产 1/孕 1,足月顺产 ,羊水清 ,生后青紫 ,窒息 ,呼吸急促。查体 :精神反应佳 ,左胸略膨隆 ,左肺呼吸音低 ,有中小水泡音 ,心率 76bpm ,心尖搏动右移。腹平软 ,肝肋下 1 5cm。胸腹X线平片 (图 1) :左侧胸部可见多角形和不规则形肠气袢及明显肠间壁 ,并与腹腔相通 ,上至肺尖部。左侧肺组织明显受压 ,左中下肺受压显示不清 ,被充气肠袢代替 ,左肺尖可见少许肺组织阴影。且含气不良。纵隔、气管、心影均向健侧移位 ,左侧横膈消失 ,腹腔内仅存少量肠管积气。肝、脾、胃及部分结肠仍留在腹腔内。右侧胸腔内未见明显高密度阴影 …  相似文献   
49.
都可喜是烯丙哌三嗪和阿吗碱组成的一种充盈动脉血氧的新药。我院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例的治疗中应用了该药,取得了满意效果。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均有中毒昏迷史,昏迷时间6—98h。假愈期7—34天。3例均先后出现表情淡漠、少语、烦躁、失眠、反应迟钝、计算力和定向  相似文献   
50.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1992年9月至1995年5月我队收治的急性已醇中毒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单用纳络酮静注而不用其他辅助治疗,观察用药后催醒效果,呼吸症状改善情况。同时与我院1989年5月至1992年8月间采用常规方法救治的急性乙四中毒患者中,资料较全的112例进行回顾对照。两组在年龄、性别、中毒程度及中毒后至来院抢救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各项P值均>o.05),具可比性。诊断标准及中毒分度标准:诊断标准①有过量饮酒史,呼吸有酒精气味;②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③可排除药物中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及昏迷。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