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以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 CT 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 内)行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CCTA)和 MPI 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 CCTA冠状动脉狭窄≥50%并伴有相应血管支配区域 MPI 灌注缺损作为诊断 FRCS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或血管为观察对象,分别计算 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时检测 FRCS 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例为观察对象,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 FRCS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2%和35.8%、84.7%和97.3%、40.2%和66.7%、94.4%和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为观察对象,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 FRCS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和33.7%、95.4%和99.0%、42.9%和60.0%、98.5%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 具有较佳的排除 FRCS 的能力.当冠脉狭窄≥50%时,CCTA 虽然对 FRCS 检测灵敏度较高,但其阳性预测值相对较差.当冠脉狭窄≥75%时,CCTA 检测 FRCS 的阳性预测值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186例患者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测量每一斑块的平均CT值、钙化积分(AS)和体积(CV),按照CT值范围将每一斑块分割为130~199Hu、200~299Hu、300~399Hu及≥400Hu四个组成部分,计算每一部分所占比率(%),以此代表每一斑块组成的差异,即每部分构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样本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每一钙化性斑块CT值分割后构成中除300~399 Hu与≥400 Hu这两部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9),其余各组成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且随着CT值的升高,各部分所占比率减少.②除CT值200~299Hu这部分组成以外其他各部分组成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除CT值200~299Hu部分组成与每一钙化性斑块体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外,各部分组成与CT值、AS及CV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以CT值分割技术分析钙化性斑块的组成有助于对每一钙化性斑块内部构成的理解,能为研究钙化性斑块的稳定性及其进展和消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度氨中毒死亡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收治急性重度氨气中毒并肺水肿、肺化脓症一例。病情典型,演变复杂,因炎症侵蚀血管大出血、肺破裂、气胸而死亡,经系统尸体解剖,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卢×,女,20岁,住院号4022,辽宁省盖县人,因吸入大量氨气后呼吸困难,心悸20小时,咯粉红色泡沫样痰18小时。于7月2日凌晨3时20分因设备事故,大量液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在腰椎退性行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观察加压前后L2~S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最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ACE与PRP体位CT检查,发现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PRP体位CT检查比较,ACE体位CT检查获得了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其临床意义优于PRP体位CT检查。  相似文献   
7.
应用体外反搏术治疗重度CO中毒性脑病是近年来新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应用此疗法治疗重度CO中毒性脑病已有数例,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疗效。现将一疗效确实的病例介绍给大家,以利此疗法更广泛深入地得到研究和应用。1 病历摘要患者为62岁男性,病志号1214,因使用煤炉取暖,夜晚入睡时炉火未燃尽,次晨6  相似文献   
8.
气胸的放射学影像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  O'Connor  WE  Morgan  张立仁 《英国医学杂志》2005,8(5):292-296
自发性气胸在人群中是相对常见的。医源性气胸的发生率难以确定,但由于机械通气与介入治疗,如中心线置入、肺活检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可能增加,在临床过程中正确解释胸片和把握何时需要进一步影像检查很关键。本文讨论胸片在气胸治疗前,后的作用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X线引导下放置引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夹层1例张立仁高清乐吴王寿华1病历简介男性,60岁,持续性腹痛半月由外地转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脐周剧烈腹痛伴后腰部疼痛,无发热、呕吐、黄疸、腹泻。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外地B超诊断腹主动脉瘤。查体:血压22/14kPa,急性痛苦病容。腹平软...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