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一口量食团体积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位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3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吞咽一口量为3、5、10和20 ml的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IDDSI)分级为2级的流质食物,采集并测量舌骨垂直方向、舌骨水平方向的位移幅度和舌骨的运动时间,分析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位移、舌骨运动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舌骨的垂直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1.01±0.65)cm,提示吞咽10 ml食团的垂直位移幅度最大(P<0.05);舌骨的水平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0.39±0.34)cm,提示吞咽3 ml食团的水平位移幅度最小(P<0.05);舌骨运动时间的平均值为(2.11±0.65)s,提示吞咽10和20 ml食团的舌骨运动时间较吞咽3和5 ml食团的时间短(P<0.05)。患者的舌骨运动时间与舌骨水平方向位移呈负相关性(P<0.05)。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运动时间呈负相关性(P<0.05),与渗漏误吸分级(PAS)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一口量食团体积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骨位移幅度和舌骨运动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PAS≤5级的患者,建议食团一口量以5~10 ml为宜。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电动站立床训练时,可能影响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或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03/12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电动床站立训练的58例瘫痪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职业、诊断、症状、伴发病、病程、卧床时间、每次站立训练持续时间、站立角度等,分别使用χ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资料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为患者站立训练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不适的危险因素:职业—病前从事非体力劳动者(P<0.01)、卧床时间>1个月(P<0.01)、第1周站立训练角度>70°(P<0.01)、并发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或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而性别(P>0.05)、年龄(P>0.05)、瘫痪情况等与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或头晕、胸闷等不适关系不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第1周站立训练的角度、卧床时间、是否有伴发病及职业等密切相关。结论:在给患者进行斜床站立时,要注意影响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以防发生不良反应,使训练能安全、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83.
药物配合电刺激治疗逼尿肌无力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逼尿肌无力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逼尿肌无力症患者98例,分为电疗组32例,药物组32例和综合治疗组34例.分别进行电疗、药物、电疗加药物的治疗。以尿动力学检查和临床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肌力均显著增强(P〈0.001)。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χ^2=9.976,P〈0.01)。综合治疗组的治愈率(88.23%)明显优于电疗组(68.75%)和药物组(59.3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疗组和药物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配合电刺激治疗逼尿肌无力症优于单纯电疗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4.
佛山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839例广东省佛山地区40~85岁中老年人正位腰椎和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40岁以上),男女性各部位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男性腰椎BMD下降程度较轻。男性腰椎5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和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女性腰椎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腰椎的OP患病率最高,40~59岁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40~84岁人群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27.1%和2.2%,女性为46.4%和11.8%,男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佛山地区中老年人群BMD逐年下降,腰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高,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中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并注意防止跌倒导致的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18例鼻咽癌后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放射治疗结束到出现严重吞咽困难需鼻饲的时间为4.5年;留置胃管13例,胃造瘘5例.应用低频电刺激吞咽肌,刺激肌肉包括下颌舌骨肌、二腹肌、甲状舌骨肌、舌骨舌肌、腭垂肌、上下舌纵肌、舌横肌、颊肌等;采用波宽1~100 ms,频率30~50 Hz,刺激5 s,休息5~10 s,每次治疗15~30 min,每天1次,共20次.同时应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采用14号乳胶导尿管,插入食道后注水6~10 ml,缓慢拉出扩张食道上段,每天1次,共lO~20次.采用X线荧光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VFSS吞咽时相比较:治疗前患者的碘水、碘糊吞咽时相通过时间明显异常,喉部上抬和前移幅度小;治疗后,通过时间缩短,喉部上抬和前移幅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吞咽碘水和碘糊过程中,会厌谷或梨状隐窝碘剂残留发生率均为100%,误吸率100%;治疗后,会厌谷和梨状窝的残留率分别为38.9%和44.4%,误吸率为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FSS疗效评价示:总有效率88.9%,其中治愈7例(38.9%),有效9例(50.0%),无效2例(11.1%).15例拔除了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配合电刺激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on dysphagi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patients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Methods Eighteen dysphagic NPC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were studied.They included 15 males and 3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9.5 years.Thirteen were being fed with a nasogastric tube and 5 with a gastmstomy tube.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wallowing muscles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was used for the crieopharygeus muscl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with a videofluoroscopic study of swallowing.Results Most swallowing function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 the pharyngeal transit time of paste iodine and fluid iodine(diatriazoate)through the mouth and hypopharynx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Displacement of the hyoid bon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fter treatment.Before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pyriform sinus stasis and aspiration were 100%:after treatment these were 44.4%and 16.6% respectively.Videofluoroscopy showed that 7 cases had been cured(38.9%),9 cases had improved(50.0%)and 2 cases showed no effect(11.1%).In 15 cases the nasogastric or gastrostomy tube could be removed.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can improve swallowing in NPC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This treatment was easy to administer,safe and reliable.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药物、物理因子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热敏化穴艾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应用THERA-vital智能康复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智能运动训练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智能康复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评定表(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智能康复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产后尿潴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给予单一电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针灸、脉冲电及艾灸的综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联合针灸、艾灸的综合治疗可显著缓解产后尿潴留症状,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早期护理介入对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0.
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方法: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电治疗,通过尿流动力学测定,病程对比评定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疗效分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有显著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