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102.
众所周知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的纯度是该制品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采用低温乙醇法分离所得到的IVIG半成品IgG含量一般在97%~98%,通过低pH孵放灭活病毒 [1,2] 过程后,可使IVIG中杂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部分降解,从而使制品纯度提高约1%~2%. 在 IVIG半成品中加入一定量人血白蛋白经低pH孵放后也证实了这一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以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阴道镜检查、薄层液基细胞检测(TCT)患者15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检查结果分组。正常者42例纳入A组,宫颈癌前病变者58例纳入B组,宫颈癌患者50例纳入C组。对比三组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衣原体(CT)、滴虫等感染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C组患者HPV、CT、滴虫等感染阳性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B组与C组HPV、CT、滴虫等感染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4.
现行药品招标采购活动中采用的质量分层已经不能实现其预期的作用,不仅达不到对药品质量进行层次区分的目的,反而成为部分品种维护和提高价格、部分地区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本文以招标采购中药品的质量分层机制为研究对象,基于博弈论分析质量分层机制的必要性,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为例,分析药品质量分层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药品质量分层机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5.
妇产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前指导患者在家自行阴道给药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住院单双日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3 d由护士指导在家晚上临睡前自行阴道给药,术前1 d入院,入院当晚仍由患者自行给药;对照组按术前常规住院后由护士为之给药,连续3 d.结果 阴道给药3 d后两组白带涂片转阴率、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前患者在护士指导下自行在家行阴道准备效果满意,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10月以来,我们对2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凝血因子ⅩⅢ Val34Leu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凝血途径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在正常凝血过程中起着交联纤维蛋白的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位于FⅩⅢa亚单位2号外显子上的34号密码子G→T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缬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即Val34Leu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明确的相关性。Leu34对防止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是一种保护因素,而对出血性卒中则可能是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11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82例的麻醉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2002-04/2003-10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82(男66,女16)例,年龄48~84(平均68.6)岁,病程30 d~5 a.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0例,头晕18例,失语12例,反应迟钝6例,记忆力减退68例,昏厥17例,脑梗死后肢体偏瘫10例;57例有高血压病史,36例有糖尿病史,23例有冠心病史. 全组术前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确诊颈动脉狭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参考欧洲与北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协作中心经验分为三级[1]. 本组中度狭窄44%(36/82),重度狭窄56%(46/82). 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 麻醉后,平卧位,头偏向健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分离显露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静脉注射肝素5000~6000 U,10 min后阻断颈内动脉;内膜及粥样斑块切除后,仔细清理血管内表面,缝合血管,排除血管腔内空气和组织碎片后打结. 本组近期疗效良好,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65例,症状改善、好转14例;2例出现脑梗死、偏瘫,1例术后20 h出现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急诊手术清除血栓,加宽补片后治愈,3例并发症患者均使用颈丛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