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肿瘤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基因治疗与放射性核素结合产生的基因靶向性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在自杀基因疗法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它形成了自杀基因和放射性核素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连接酶链反应(LDR)对一个AAID家系的所有成员(共11人)及56例听力正常对照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进行研究。结果:AAID家系中检出7例突变个体,而56例听力正常对照个体均无突变。结论:本研究建立一种特异、方便,简便,适合批量检测AAID中mtDNA点突变的方法,通过对一个AA  相似文献   
53.
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关系。方法应用PCR-BsmAI酶切及PCR产物直接银染测序,对48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散发患者外周血标本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6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核苷酸第1555位点发生了A→G突变。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带有1555G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作用有高度易感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性强、敏感性高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逐步加入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DM耦联物,PCR扩增相应的DNA标记,通过检测DNA来反映相应抗原的量。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免疫PCR是一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5.
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整合和病毒颗粒分泌情况。 结果 :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G4 18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 ,命名为PA317/TK。PCR检测PA317/TK细胞出现一特异性 4 0 4bp阳性条带 ,而PA317细胞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PA317/TK细胞经扫描电镜检测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突起 ,其周围有许多呈团状的病毒颗粒。证实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存在于包装细胞中。 结论 :成功建立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  相似文献   
56.
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其与妇科肿瘤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细胞遗传学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形成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就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分子基础和表现,以及它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58.
3.5 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 3 5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上方角膜缘做 3 5mm隧道切口 ,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 12 8只眼行白内障摘除 ,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  12 8只眼中 ,12 0只眼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 ,未成功者与浅前房、小瞳孔及水分离不充分有关。术后 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6者占 79 7%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 0 95± 0 74)D ,仅比术前增加 0 0 8D (P >0 0 5 ) ,明显低于 12mm切口囊外摘除组 (P <0 0 1)。结论 本结果提示 3 5mm角膜缘隧道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早期获得良好视力 ,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59.
胰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肿瘤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 ,发病率处于上升阶段 ,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 <5 % ,确诊到死亡平均时间为 6个月 ,病死率高 ,胰腺位于腹膜后 ,病变不易被发现 ,目前临床常规B超、CT、MRI及ERCP等手段不能发现早期肿瘤 ,且胰腺肿瘤转移早 ,手术效果差 ,放疗、化疗不敏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 ,揭示了胰腺肿瘤分子水平的一些变化 ,并与胰腺肿瘤的发生、转移有较密切的关系。一、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表达异常在胰腺癌的基因研究中 ,目前认为与胰腺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有K ras及p5 3,RB ,APC ,DCC ,…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