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3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评价在我国人群中心电图左室肥厚对脑卒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亚型)发病的风险和脑卒中患者长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关系,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利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左室肥厚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共187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1879例对照入选。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P0.01),脑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亚型、腔隙性脑梗死亚型、脑出血亚型校正后的OR值分别是2.2(95%CI:1.6~3.0)、2.2(95%CI:1.6~3.1)、1.8(95%CI:1.2~2.7)、2.0(95%CI:1.3~3.0)。随访0.1~6.1(3.7±1.4)年,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RR:1.36,95%CI:1.04~1.76,P0.05)。结论:心电图左室肥厚不仅是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MI模型。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MI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20只)和TNF-α螯合剂组(rhTNFR:Fc组,20只)。在MI模型建立30d后,运用程序电刺激方法,观察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亦明显增高(P0.05);与MI组比较,rhTNFR:Fc组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5),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MI后大鼠心肌组织TNF-α表达明显增加,大量TNF-α表达与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抗α1受体抗体)对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滴度组血清抗体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55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3%(179/553),42.3%(234/553)。抗劬受体抗体1:40(滴度)阳性组左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6)。抗AT1受体抗体1:40阳性组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4)。双抗阳性组左心室和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双抗阴性组(P分别为0.006和0.044)。结论抗α1-受体和AT1受体抗体与高血压痛患者心脏扩大有关,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两种抗体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自身抗体(AT1受体抗体)和抗α1肾上腺受体自身抗体(α1受体抗体)产生的阳性率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6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①CGN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5%(76/111)和56.8%(63/111)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34:4%(21/61)、27.9X(17/61)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和12.5%)(P〈0.05,P〈0.01);②CGN患者亚组比较,早期肾衰期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阳性率最高,与晚期肾衰和尿毒症期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分析(血清肌酐高于正常但〈450μmol/L组)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水平450~707μmol/L组和〉707μmol/L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GN发病与血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有关,血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CGN发病。  相似文献   
66.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新兴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健康人心肌细胞仅表达SGLT1,SGLT2定位在肾脏近曲小管和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在疾病状态下高表达.舒张性心衰患者发生EAT堆积,EAT高表达SGLT2和分泌脂肪细胞因子,介导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6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然而,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并不能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率,究其原因,大多数临床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可阻断至少一种既表达在人类心房又表达在心室的复极钾电流(如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从而延长心房/心室动作电位时程,虽可有效治疗房颤,但同时增加了长QT间期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8.
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当中, 有一类药物的名称全都以“沙坦”结尾,比如氯沙坦、缬沙坦。相同的名称意味着它们同属于一个家族,就像同一个家族的人拥有一个相同的姓氏一样。  相似文献   
69.
心室颤动治疗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美国每年有30万~60万人因SCD而死亡。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报道,但发生SCD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回顾性资料显示,80%以上SCD患者最终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引起。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类型,也是其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较高,每次发作均可能发展为VF,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地防治VF是预防SCD的基本策略。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20世纪80~90年…  相似文献   
70.
肌钙蛋白T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TnT)和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进行监测,结果为:AMI后血清心肌TnT最早升高时间约在发病2h,升高幅度最大为正常临界值的55倍。发病5h内TnT阳性率为100%,而CK仅4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提示:TnT是一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心肌损伤诊断指标,TnT升高可预示AMI患者心肌梗塞范围和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