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社区乙肝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属社康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10 000例作为样本,其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接种者情况,统计患儿发生异常反应的类型、发病时间以及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原因,以便制定相应处理对策;结果总发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5次;(由于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休克样本中未见发生情况,本研究不计入统计)观察组患儿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为主、硬结为主;发热患儿主要以男性及低于6个月的婴幼儿为主(P0.05);发热患儿主要以3~6个月为主,占总比例的76.27%;局部红肿以1~3个月婴幼儿发生率较高占81.25%;局部硬结以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3个月内的婴幼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发热患儿主要以夏季(5~8月)为主要发生季节,春秋两季较少,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及硬结主要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结论发生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患儿特点为月龄低于6个月,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异常反应类型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及硬结为主,患儿一般能够自然缓解,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调查某市社区低保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社区内享受低保待遇的600名已婚妇女作为调查对象,接受常规生理检查、问卷调查等。了解社区低保妇女群体生殖道感染的分布状况,采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以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等护理方法。结果:最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疾病为:生殖道滴虫病34人(5.7%),念珠菌病69人(11.5%),细菌性生殖道感染疾病71人(11.8%)。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低保妇女文化水平偏低,未接受过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不良的避孕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也会造成生殖道感染。结论:生殖感染疾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在低保妇女群体中加强对生殖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宣传,免费向妇女发放安全套以及药具,鼓励引导低保妇女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生殖道感染疾病几率,保障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我国近年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老年人跌倒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VIP和CBM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9月,使用Bicomb 2.0、Ucinet 6.0、Netdraw、gCluto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研究432篇,通过影响因素聚类分析得出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有生理机能退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高龄有跌倒史的女性。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认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以下4类:城市老年人因居家环境、骨质疏松、糖尿病所致的骨折损伤;卒中后老人害怕跌倒、锻炼与其跌倒效能及平衡功能的关系;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健康教育;对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研究等。结论我国有关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目前仍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有关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高质量、大数据文献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脊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7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63例,A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B组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和总分维度指标得分高于A组患者(P<0.05),两组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脊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国内标准化护理语言相关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标准化护理语言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2018年10月以12种标准化护理语言为检索词,检索并筛选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等收录的标准化护理语言相关研究文献,采用Bicomb 2.0、UCIENT 6.0、NetDraw软件生成关键词可视化共现网络图,采用SPSS 21.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54篇,共词聚类分析得到3个研究热点:奥马哈系统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分级系统及NNN-链接的应用研究;国际护理实践分类系统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结论标准化护理语言研究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热点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未来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及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46岁.入院5月前因不慎高处跌落致右膝关节肿胀,伴疼痛,现经治疗后右膝关节仍肿胀入院.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髌骨处压痛,无活动受限,无红肿、发热.X线片示:右髌骨轻度膨胀性改变,内见囊状骨质破坏区(图1).CT示:右髌骨内见稍低密度的膨胀性骨质破坏区,位于中央(图2),大小约3.4cm×2.0 cm×4.0 cm,骨壳菲薄,边界尚清,部分皮质中断、增厚及轻度硬化(图3).MRI示:右髌骨增大变形,内见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并可见少许液-液平面(图4,5),T2 WI抑脂序列呈多房状高信号影,内见低信号骨性或纤维性分隔,(图6).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右髌骨肿瘤刮除十骨水泥填充术,术中所见:右髌骨内可见淡黄色肿瘤组织,皮质破损,关节面处未见明显破坏.术后病理诊断:(右髌骨)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48.
曾月  廖婷  陈丽来  王鹤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2):612-615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阴道癌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0例阴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分为放疗组49例,其中二维放疗(two-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2DRT)组29例、三维放疗(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3DRT)组2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手术组31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6例、开腹手术组15例,评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原发性阴道癌中的可行性。  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阴道受侵长度与预后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病理类型为影响阴道癌预后的独立因素。2DRT组5年生存率20.90%与3DRT组的58.60%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2DRT组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27%(14/29)和51.72%(15/29),分别与3DRT组的15.00%(3/20)和20.00%(4/20)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腹手术组平均住院(57.00±41.75)天,多于腹腔镜手术组的(29.56±7.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  结论  三维放疗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在未降低患者生存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