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者对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治疗,肝切缘距肿瘤仅1~2cm(不同于传统的肝切除模式),术后予以综合治疗,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0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0%,相应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20%,且其表达量均低于其对应的癌组织。在2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0例表达CyclinD1基因,阳性率为50%,而在20例癌旁组织中有13例表达,阳性率为65%,且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提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yclinD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与其在其它民族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残端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气管残端丝线间断缝合组及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无损伤线连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2例,咳血痰2例;支气管残端间断缝合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6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9例,咳血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处理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可明显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5.
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袖状切除的气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气道重建方式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袖状切除不同气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完全切除,2例不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各种心律失常1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2例,肺部感染4例,支气管胸膜瘘3例,治愈出院72例,其中支气管胸膜血管瘘导致死亡1例。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根据病变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适当的袖状切除气道重建方式,符合肺癌外科治疗原则,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对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的处理技巧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Oligofectamine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和错义寡核苷酸(Scrambled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转染后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及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ODN组、SODN十Oligofectamine组对GBC-SD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ASODN组及ASODN十Oligofectamine组则能显著抑制GBC-SD细胞生长(P<0.05),且ASODN十Oligofectamine组对GBC-SD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较ASODN组更为强(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ASODN十Oligofectamine组能促进GBC-SD细胞凋亡(P<0.05)。结论:VEGFASODN转染能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和增殖,Oligofectamine介导能明显增强VEGF ASODN的抑制作用;Oligofectamine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促进胆囊癌GBC-SD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寻找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联用检测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癌组织与远端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对其中的HspB1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2-DE结果显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在蛋白质水平有显著增高,而其mRNA表达在癌组织中为2.18±3.98,正常组织为3.06±4.69,并无显著升高(P>0.05),且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HspB1的表达量在浸润深度组,T1-T2期T>N为7/11(63.6%),而T3-T4期T>N仅为14/37(37.8%);在分化程度组,低分化期T>N为5/9(55.6%),中高分化期T>N仅为16/39(41%).随着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由T>N向T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990~2000年收治的重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侧乳腺癌重5例,占同期乳腺癌1.07%(5/139g),均为女性,同时性8例0.53%,异时性7例0.47%,间隔时间2~18年,平均6.3年,全部病例双侧乳腺病灶均经病理证实。结论 单侧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应长期密切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发现可疑病灶时,应及时治疗。双侧乳癌的治疗原则与单侧相同,及时、合理的治疗其预后并不差于单侧乳癌。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hMLH1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MLH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分析其意义.结果 hMLH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5%(11/2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0%(18/20),癌旁组织hMLH1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有10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缺失率为40%(4/10),无淋巴结转移的为50%(5/10);肿瘤浸润至外膜层的表达缺失率为40%(4/10).结论 hMLH1基因在转录水平有异常表达,提示其在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CT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相关性,提高术前CT食管癌T4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49例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行颈、胸部CT扫描,将CT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受侵早期术前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术后病理相关性。结果 49例中,颈段21例,胸上、中段28例。术前CT显示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及隆凸35例:颈段18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胸上、中段17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术前CT诊断未受侵14例:颈段3例,术后病理证实1例受侵;胸上、中段11例,术后病理证实3例受侵。CT对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 %,33.3 %,76.2 %和82.4 %,72.7 %,78.6 %,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52,0.77。结论 术前CT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胸上、中段高于颈段;与术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诊断,并不能作为放弃手术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