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患女,20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9年,加重4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眼全盲无光感,右眼前30cm 仅见手动,左眼球外展差,双眼水平眼震(+),双视乳头边界清,色苍白,中央凹反射不清。内分泌测定:E_2 34.6 pmol/L,尿17—OHCS9.93μmol/d,17—KS38.59μmol/d,FSH、LH、PRL 及PT 均正常。头颅平片:蝶鞍无异常。双侧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昔和异氟醍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并从TLR-4/NF-kB信 号通路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灌注损伤组、异氟醍预处理组、人参总 皂昔组和异氟酵+人参总皂昔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对应手术处理后处死,收集血液测定炎性因子IL-6及TNF-a 的含量,收集心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NF-kB和TLR4蛋白和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呈纤维状排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有明显细胞形态紊乱,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其余各 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NF-kB、心肌TLR4、血清IL-6和TNF-a明显增 加(P<O.05)o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异氟醍组、人参总皂昔组和异氟醍+人参总皂昔组心肌梗死面积、IL-6、 TNF-a、心肌NF-kB和TLR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异氟醜+人参总皂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IL-6、血清 TNF-a、心肌NF-kB和TLR4表达低于异氟醍组和人参总皂昔组(P<0.05)。结论 人参总皂昔和异氟酵联合预处理 能有效改善心脏病理学和心肌梗死面积,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二者联合应用降低了心肌中TLR4和NF-kB蛋白及mRNA 表达,进而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特点及分型、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4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所报告病例.结果 3例显微镜下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术后3例均给予全神经轴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因经济原因术后出院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2例随访10个月及14个月仍生存,1例随访25个月死亡,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结论 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多见于成人;病程短;预后差;应根据病理分型制定手术后放化疗方案;CD99可作为临床上区别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和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34.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Il患者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并对已形成DIND者早期应用钙拮抗剂以及升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的"3 H"治疗.结果 全组41例均被诊断为DIND.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5例;死亡率12.2%.结论 动脉瘤性SAIl后DIND是多因素造成的,尤其与脑血管痉挛有密切关系,只有当脑血流量下降到引起脑缺血的临界水平以下时才能形成DIND;采用CT、TCD及DSA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DIN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病因治疗、提高脑灌注压、降低血黏稠度、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逆转脑缺血半暗区等早期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后DIND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虽然有关颅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诊断技术及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TB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未见明显下降。由于该病诊断、治疗复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故其损伤机制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7.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rain areas surrounding the site of hematoma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re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poptosis and 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 and sortilin. However, 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nerve growth factor precursor expression levels. The appearance of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 expressing cel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ells that were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precursor-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sortilin heterotrimeric complex-mediated apoptosis pathwa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ular apoptosis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3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类型特殊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在头部遭受特殊钝性外力所致加速性运动时,在其剪应力的作用下,脑内发生的广泛分布的以神经轴索断裂、轴索回缩球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改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预后大多较差,重型患者长期处于去脑强直、植物生存状态[1],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DAI具体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钙离子一直被认为在DAI神经元的变性及死亡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研究已发现DAI后钙离子超载的机制主要有电压门控钠通道(NaCh)功能障碍;轴膜损伤导致的通透性改变;神经兴奋性毒作用及线粒体损伤等,近来研究发现神经元的钙离子超载一方面是由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神经元钙库尤其是内质网(ER)的钙离子释放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大鼠脑皮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分为DAI组及对照组,DAI组又分为DAI组伤后6 h、1 d、3 d、7 d、14 d等5个亚组。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皮质ORAI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DAI伤后6 h~1 d神经元变性、坏死、崩解数量增多,轴索的断裂和紊乱明显;DAI伤后3~14 d,开始恢复期改变,神经元的变性、水肿和坏死现象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AI伤后6 h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即开始增加,伤后1 d达高峰,伤后3~14 d逐渐降低,至伤后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I后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与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ORAI1可能参与DA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0.
3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cavernousfistu las,CCFs)公认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 31例CCFs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1例。年龄 8~ 6 2岁 ,平均 32岁。均为脑外伤所致。突眼和血管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出现突眼 2 6例 ,眼睑外翻 11例 ,视力减退 2 9例 ,失明 2例 ,动眼神经麻痹 9例 ,外展神经损害 6例 ,球结膜充血 2 6例。 31例均有持续性颅内血管性杂音。2例并反复鼻出血。1 2 脑血管造影 :全组脑血管造影均见颈内动脉 (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