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在体外循环中控制高血压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例双瓣膜置换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动脉压(MAP)升至10.67kPa时给予尼卡地平(尼卡地平组)或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治疗。观察两药起效时间,维持MAP在6.67~9.33kPa时所需剂量,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情况以及停机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尼卡地平组将MAP从10.67kPa降至6.67~9.33kPa的时间及维持MAP在6.67~9.33kPa的剂量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3、10.00,P〈O.05)。尼卡地平组有17例(85%)、硝酸甘油组有9例(45%)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尼卡地平组自动复搏率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x^2=7.03,P〈O.05)。结论CPB中尼卡地平较硝酸甘油降压明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乙醇阻滞坐骨神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膝屈曲痉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乙醇阻滞坐骨神经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膝屈曲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在电诊断仪探测引导下,用体积分数0.95的乙醇阻滞坐骨神经。结果 注射后,10例病人腘绳肌痉挛、步行速度显著改善且持续3个月。结论 乙醇阻滞坐骨神经治疗膝屈曲痉挛是安全和有效的,疗效持续3个月。  相似文献   
43.
环咽肌失弛缓症(CPA)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神经系统疾病、肌源性疾病及头颈部疾病等均可引起CPA。A型肉毒毒素注射作为治疗CPA的有效手段,因其疗效明显、微创、可重复注射、并发症少,在康复科医师中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PA的患者选择、不同肉毒毒素制剂的剂量、注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并罗列了Pubmed及中文数据库目前检索到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PA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对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4.
正髋内收肌痉挛是脊髓损伤、脑瘫、脑外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痉挛发生后常常出现疼痛、肢体挛缩和内收畸形等问题,影响大小便清洁,妨碍患者睡眠并降低独立程度[1]。对于可以行走的患者,髋关节过度内收造成双足支撑面窄,影响步行稳定性,增加跌倒风险~([1])。因此,需要积极治疗髋内收肌痉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下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下交叉综合征患者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每次治疗20 min,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的手指指地距离;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骨盆前倾角度(ASIS-PSIS)、骶骨倾斜角度(SS)、腰椎曲度指数(LCI)和表面肌电腰背肌伸屈比(FRR)。 结果 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和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的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骶骨倾斜角度和腰椎曲度指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左、右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分别为(13.27±5.48)和(14.54±4.90),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腰椎前凸症状和腰椎活动度,还具有缓解腰痛、放松腰背部肌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不同部位电刺激对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舌骨上、下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组则辅以单纯舌骨上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各组患者进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并测量吞咽半流质食物时其舌骨及甲状软骨向上、向前移动距离;同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分级、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其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才藤分级、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洼田分级[分别为(2.40±1.26)级和(2.10±0.99)级]、才藤分级[分别为(5.30±1.89)级和(5.20±1.69)级]、DOSS量表评分[分别为(5.20±1.40)分和(5.10±1.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电刺激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B组患者治疗后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其舌骨前移距离[(12.15±7.59)mm]较治疗前及治疗A组、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将电极片放置在舌骨上区或舌骨上、下区刺激时其疗效间无显著差异,但单纯舌骨上区电刺激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时舌骨前移距离。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线分法试验中线段位置对不同程度偏侧忽略脑卒中患者线分结果的影响,探讨线段位置对线分结果影响的机制。方法根据凯瑟林一波哥量表(CatherineBergegoScale,CBS)检出26例首发脑卒中致左侧偏侧忽略的患者,分为轻度忽略组(15例)和重度忽略组(11例),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线分法检查时,让患者中分在Ag纸的左侧、中央和右侧的长度为10cm的水平线段。然后在另外一张同样的Ag纸上,先让患者标出他所看到的线段两端,然后再在标出的线段中央划一条垂直分隔线。计算分隔线右侧长度占所分隔线段长度的百分比。结果轻度忽略组与对照组在上述线分试验中所有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标出线段两端前,重度忽略组患者分隔左侧及中央线段时分隔线较实际中点出现明显右移。重度忽略患者标记后的3条线段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轻度忽略组,缩短的原因是标记左侧端点时标记点明显右移。结论线段位置主要对重度偏侧忽略患者的线分结果有影响,其主要机制是重度偏侧忽略患者所看到的线段均较实际线段短,忽略了所有位置线段的左侧端,这种忽略程度白左向右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