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9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 :比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GERD患者86例,其中RGERD组44例,非RGER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RGERD组与非RG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分别为(2.6±0.7)和(3.5±0.9)cm,LES静息压分别为(16.3±8.0)和(20.3±8.6)mmHg(1 mmHg=0.133 kPa),远端波波幅分别为(65.7±30.1)和(80.1±34.9)mmHg,食团内压(IBP)分别为(11.6±4.0)和(13.6±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2.235、2.044、2.400,均P0.05)。2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长度较短、LES静息压偏低、远端波波幅偏低、IBP偏低及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增加是R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障碍,调控这些因素或许可以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且稳定性好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方法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AP组和对照组,SAP组经肠壁穿刺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于注射后3、6、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的湿/干质量比率及病理组织学评分,观察24 h生存指数.结果SAP组各时间段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率在注射后6、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其造模后24 h的总死亡率为70%(7/10).结论经肠壁穿刺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成功诱发大鼠SAP,其模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3.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的功效,人类应用斑蝥治疗疾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斑蝥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斑蝥素,而其衍生物有去甲斑  相似文献   
74.
斑蝥素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斑蝥素(Cantharidin)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斑蝥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染色、TUNNEL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并以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凋亡调节基因p53和Bcl-2、Bax的表达。结果 5mol/L斑蝥素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生长,呈现凋亡特征。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可见Bax、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而Bcl—2基因表达减少。结论 斑蝥素能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53、Bax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5.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stitis,AP)为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尽管A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但在国内外学者、专家的不懈努力下 ,AP的基础研究仍取得不少进展。近年研究发现AP的发病机制与胰酶的激活、炎症介质的活化、胰腺血液循环紊乱、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1 胰酶与APAP最基本的发病机制仍然是各种原因导致胰管梗阻 ,有或无十二指肠液、胆汁返流、血液循环障碍 ,胰腺防御机制受到破坏 ,胰蛋白酶原被激活 ,后者又激活了其它酶反应 ,如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脂肪酶、磷脂酶A等 ,导致…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阻断Nav1.8钠通道的表达研究其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大鼠直肠内气囊扩张法制成动物模型,连续3d,每天2次鞘内注射Nav1.8钠通道反义寡核苷酸以阻断Nav1.8的表达,并以行为学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脊髓c-Fos的表达为指标观察大鼠内脏高敏感的改变情况。结果鞘内注射Nav1.8钠通道反义寡核苷酸使大鼠Nav1.8 mRNA的表达下降。行为学检测发现造模组大鼠AWR评分下降,脊髓c-Fos样免疫反应(c-FLI)阳性细胞总数减少,主要是1区和3区的细胞数减少,而注射错配寡核苷酸组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则不论注射错配寡核苷酸或反义寡核苷酸AWR评分和脊髓c—FLI阳性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鞘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阻断Nav1.8的表达,可以降低造模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77.
姚玮艳  诸琦  袁耀宗 《胃肠病学》2003,8(4):247-248,251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尽管其诱发因素各不相同,但病理生理过程均始于胰腺细胞破坏。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胰腺腺泡破坏之后,炎症局灶处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并逸入体循环,在严重病例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细胞因子网络的启动因子,可诱导白细胞介素(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全身反应性介质,在急性胰腺炎中起关键作用;而TNF受体(TNFR)则是TNF发挥作用的重要相关受体,影响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本文对TNFR-p55、TNFR-p75这两种受体的结构、功能、性质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