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存在肾上腺素能受体,交感神经可能通过它们调节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研究旨在观察肾上腺素受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相关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进行三维医学图像研究。方法选取前足跖骨为实验材料,以CT连续扫描图像胶片为图像载体,用CCD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通过人机对话提取图像边缘信息,利用体视算法,实现基于微机的CT图像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图像可进行任意旋转、多视角检测、组织切割分离与手术模拟。结论此三维重建方法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182例病人作随访。其中绝大部分为信访。随访时间为6~150月,平均57.4月。结果病程短则疗效好。6月以内手术疗效最好,2a以上者疗效明显差。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统计意义。但病程与疗效之间无绝对的对应关系。结论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病程最好不超过2a。当然,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4.
三维CT在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维CT在脊柱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比较14例脊柱骨折脱位患者X线平片,CT扫描全部采用EBISC150XP型快速CT机,1.5m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sNT3.51平台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发现三维CT可通过三维空间内的任意旋转、切割,直观、清晰、精确地显示各种复杂脊柱骨折脱位的具体细节及椎体间空间关系的改变,特别是能清晰显示椎管有无狭窄受压,显示椎管内骨块的具体形态,较常规X线及CT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三维CT在脊柱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CT测量分析国人腰骶椎L1~S1终板各径线及相应骨突环等解剖学参数,探讨后方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椎间融合器长度的选择。方法:招募24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2名,女12名,行腰椎CT扫描及矢状面、终板面二维重建。于L1~S1各终板面测量终板中线斜径、最大斜径、最大倾斜角、侧矢状径及相应径线所覆盖前后骨突环长度,计算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同性别同节段上下终板中线斜径、最大斜径、最大倾斜角及侧矢状径,计算不同手术方式下的融合器长度。结果:中线斜径男性最大值为39.58±2.60mm,最小值为33.38±3.26mm;女性最大值为34.89±1.55mm,最小值为30.93±2.99mm;前后覆盖骨突环长度为6~8mm。最大斜径男性最大值为48.05±4.62mm,最小值为42.83±2.28mm;女性最大值为43.26±3.31mm,最小值为38.00±2.53mm;自L1至S1逐渐变大。侧矢状径男性最大值为36.48±3.26mm,最小值为32.11±2.50mm;女性最大值为31.75±1.64mm,最小值为28.36±2.32mm;前后覆盖骨突环长度为5.5~7.5mm。L2~L5较L1/2、L5/S1同节段上下终板对应参数均保持较好一致性,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L5/S1节段上下终板四对参数中只有最大斜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0.0522;女性,P=0.6410)。根据拟定融合器计算公式,TLIF融合器长度男性L1~L4各节段应≥31mm,L4/5为30~38mm,L5/S1为25~38mm;女性L1~L4各节段应≥27mm,L4/5为26~34mm,L5/S1为23~33mm。TLIF入路下融合器置入角度应尽量达到最大倾斜角以选用更长融合器。PLIF融合器长度男性L1~L5各节段为28~30mm,L5/S1为26mm;女性L1~L5各节段为24~26mm,L5/S1为22mm。结论:CT测量分析可为腰椎间融合器长度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根据终板斜径、侧矢状径及骨突环长度可初步预测手术节段椎间融合器长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初步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43例,分为2组:椎间盘造影组69例,术前对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椎间节段进一步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常规诊疗组74例,术前仅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对所有手术干预节段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造影组及常规诊疗组分别有64例、71例患者完成了至少12个月的系统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好转;但椎间盘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盘造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良好掌握临床适用范围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不失为常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7.
跖趾关系与踇外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翻的病因、发病机制,指导手术治疗。方法:选取63足前后位X线片,其中,正常人37足,外翻病人26足,测量并统计分析以下参数:MPJC、MPAD、DASA、PASA、HAA、IMA。结果:外翻病人有明显的MPJC、MPAD、PASA增大。HAA、IMA、PASA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结论:外翻的病理可以分为3型:Ⅰ型,IMA增大为主型;Ⅱ型,PASA增大为主型;Ⅲ型,混合型。Ⅰ型宜采用矫正IMA的术式;Ⅱ型宜采用矫正PASA的术式,不宜采用矫正IMA的术式;Ⅲ型应联合应用以上2种术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或)CT测量及其联合测量对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前骨质量评估的诊断效能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颈椎退变性疾病行手术治疗且具有术前X线、CT、MRI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le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结果的患者。进行基于颈椎MRI T1WI的骨质量评估(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VBQ)及CT Hounsfiled(HU)值测量, 通过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联合诊断公式。将患者分为正常骨量组(T ≥-1.0)与低骨量组(T<-1.0)。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合并症、DEXA T值、颈椎VBQ值及CT HU值, 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DEXA T值、颈椎VBQ值及CT HU值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颈椎VBQ值、CT HU值及其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