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胃肠道间质瘤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对141例GIST进行基因检测,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c-kit基因第9、11、13和17外显子及PDGFRA基因第12和18外显子的序列,分析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1例GIST中共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108例(76.6%),其中11号外显子突变99例(70.2%,99/141);9号外显子突变8例(5.7%,8/141);13号外显子突变1例(0.7%,1/141);未检测到17号外显子突变病例。97.0%为杂合性突变,3.0%为纯合性突变,11外显子突变方式以缺失突变最常见65.7%(65/99),其次为点突变(24.2%)和插入突变(串联重复)(10.1%);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区,其次为3’端的框内串联重复。共检测到4例PDGFRA基因的突变.占无c—kit突变病例的12.1%(4/33),占CD117阴性GIST的40%(4/10),均为外显子18的突变。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GIST不同原发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27;χ^2=7.000,P=0.03),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核分裂、恶性潜能分级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ST中存在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不同原发部位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2.
乔赟  周烨  叶晶  易蔚 《广西中医药》2012,35(2):53-55
目的:观察龙脷平喘汤的急性毒性,探讨其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MTD)灌胃小鼠来观察龙脷平喘汤的急性毒性;通过测定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排泌量来观察其化痰作用;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喷雾法观察其抗气道炎症作用.结果:以龙脷平喘汤浸膏612 g/kg(相当予儿童日用量的157倍)灌胃小鼠,未见明显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龙脷平喘汤有明显的化痰作用(P<0.05),其化痰作用与氨澳索相当;龙脷平喘汤能显著减少哮喘动物模型BALF中EOS计数(P<0.01).结论:龙脷平喘汤具有明显的化痰、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且灌胃给予龙脷平喘汤浸膏最大耐药量612 g/kg时,未见有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手术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治疗,然后接受手术切除的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伊马替尼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为局部晚期原发肿瘤,10例为复发或转移患者。治疗有效(RD组)的5例中有4例、疾病进展(PD组)的8例中有1例共计5例(38.5%)患者肿瘤获得完全切除。RD组无疾病进展生存(PFS)为24.8个月,PD组的PFS为2.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组和PD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后再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65.
2008年12月,我院变态反应科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81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6.54%,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1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3例;成人66例,儿童15例;年龄5~80岁;病程3d~21年.  相似文献   
66.
随着CT的普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现与报道逐渐增多,因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复杂,如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常导致不良后果。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600余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6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NS-398对肝细胞癌MVD值、VEGF、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SMMC-7721细胞VEGF、MMP-9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移植瘤MVD,ELISA法测定血清中PGE2水平。结果在体外,NS-398可以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VEGF、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在体内,可显著降低裸鼠移植瘤MVD、VEGF、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P<0.001),并能降低裸鼠血清中PGE2水平(P<0.001)。结论COX-2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NS-398可通过下调VEGF和MMP-9的表达而抑制肝细胞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的相关性 ,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及其联合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 1 0 8例胃癌组织VEGF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病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3 .7%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7.4 % ,且两者呈正相关 (P <0 .0 1 )。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 (P <0 .0 1 )。P5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脉管侵犯、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 (P <0 .0 5)。并且两者的表达和胃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和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可作为估计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动脉介入化疗加手术治疗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肢体软组织肿瘤 ,其中 11例 ( 61% )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及神经粘连侵犯。分别采用股动脉或肱动脉插管 ,介入化疗 2至 3周后 ,施行肿瘤广泛切除并保存患肢功能。结果 动脉介入后病理学检查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坏死 ,体积缩小 ,周围水肿浸润带明显减少 ,肿瘤与邻近组织尤其大血管及神经间隙增宽 ,术中得以分离切除并保存患肢 ,术后随访 10~ 5 2个月 ,患肢基本功能正常。结论 对四肢软组织肿瘤 ,影像学检查大血管与神经受累但有保肢可能者 ,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提高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特别是保存患肢与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