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8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对比剂灌肠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脂肪对比剂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脂肪对比剂灌肠螺旋CT资料,扫描前充分肠道准备、肌注低张剂后,经直肠导管注入脂肪对比剂(CT值-200~-240)1500 ml,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结果脂肪对比剂灌肠低张螺旋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65.5%(19/29).B期分期的准确率为75%(9/12); C期分期的准确率63.6%(7/11).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3/25)和50% (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12/20)和90%(9/10).结论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离纤维素饮食对预防结肠癌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环节与机制并不清楚。以人结肠癌Caco-2细胞为模型,研究3种短链脂肪酸对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的影响以及高纤维素饮食抗结肠癌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以人高分化结肠癌Caco-2为模型,分别绎细胞增殖能力对数转换法检测倍增时间、结肠癌上皮刷状缘细胞分化标忐物组蛋白酶C生化检测及转移率测定,分析短链脂肪酸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转移的影响。结果 3种短链脂肪酸均可影响人结肠癌细胞的表型,显著延长肿瘤细胞倍增时川,增强癌细胞分化标志物组蛋白酶的表达,行明显抑制癌细胞的转移。结论 高纤维素饮食所含的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转移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提高丁酸盐/乙酸盐比率的纤维素饮食可增强其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不同信号通路的特征,并初步探讨与伊马替尼耐药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选取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例GIST患者8份手术新鲜标本,检测其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s/Raf/MAPK和PI3/AKT两种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KIT、P-KIT、MAPK、P-MAPK、p-AKT、p-MTOR、PCNA、BCL2)的表达.结果 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3例患者均存在1次突变,其中2例为KIT基因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另1例为KIT基因第13外显子点突变;1例伊马替尼原发耐药患者无KIT基因突变,1例继发耐药患者存在KIT基因2次突变;所有标本均未见PDGFRa基因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的肿瘤标本磷酸化(p)-KIT和p-AKT表达水平强于伊马替尼敏感的肿瘤标本;KIT、MAPK、p-MAPK及p-MTOR在GIST标本中均有较强的表达,其表达强度在伊马替尼耐药标本与敏感标本间并无明显区别;而PCNA和BCL2则在不同治疗时间及不同部位的标本中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Ras/Raf/MAPK和PI3-K/AKT/MTOR两条信号通路在GIST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KIT基因2次突变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与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74例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74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1.7%。同时多原发癌10例:异时多原发癌64例.其中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42例,胃癌后异时癌22例。共发生胃癌以外恶性肿瘤80个,以结直肠癌最多,占43.8%(35个),乳腺癌其次,占16.3%(13个)。异时癌的发生时问距胃癌诊断前后7-354(平均82.2)个月。胃癌诊断年龄33~84(平均61)岁。全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42.3%.其中同时多原发癌为15.2%.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为42.9%.胃癌后异时癌为51_3%。36例死亡患者中,24例(66.7%)死于胃癌复发或转移,11例死于其他器官癌,1例死于肾脏衰竭。结论胃癌治疗时需注意同时并发其他器官原发癌的可能。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主要死凶可能是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大肠癌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行p14ARF、人类mut-s同系物1(hMLH1)、p16INK4a、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肿瘤甲基化位点1(MINT1)共5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确定CpG岛甲基子表型;进行K-ras、APC、P53、Bax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TGFβRⅡ)共5个基因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散发性大肠癌CpG岛甲基子表型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71例散发性大肠癌中,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率为21.1%(15/71);K-ras、APC、P53、Bax和TGFβR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1/71)、42.3%(30/71)、47.9%(34/71)、71.4%(50/70)和59.2%(42/71)。CpG岛甲基子表型和APC、P53、Bax、TGFβRⅡ蛋白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K-ras蛋白表达显著相关,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者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pG岛甲基子表型阴性者(66.7%比37.5%, P=0.043)。结论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蛋白呈高表达,提示多基因同时甲基化与K-ras蛋白的激活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表明表遗传学机制可以间接引起遗传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来自皮肤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具有向皮下组织侵袭和局部复发的倾向.由于DFSP的侵袭特性,即使经保留相关组织的手术切除,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外观缺陷或致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经2次手术后复发的DFSP患者,观察在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的疗效,探讨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对治疗DFSP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9岁。因大便型状细2个月余,2012年3月2日就诊于本院门诊,提示:直肠癌伴肠腔狭窄,活检病理诊断:(直肠)腺癌,门诊以“直肠癌”收入。肛指检查:距肛门8cm处直肠前壁触及一枚肿块,质硬,占肠腔约1/2周,表面呈菜花样,指套染血。盆腔CT增强检查示:符合直肠癌CT表现。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于2012年3月15日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266例年龄≥75岁的老年人结直肠癌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中,男性151例,女性115例,年龄75~91岁。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占69.2%,但右半结肠癌仍占22.2%。94例(35.3%)术前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215例(80.8%)行根治性手术,35例(13.2%)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30例(11.3%)出现肠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中3例(占1.1%)手术后死亡。全组随访1个月至16年,5年存活率51.3%。结论虽然老年人结直肠癌中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重视围手术期的检测和处理后手术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5年存活率仍可达50%以上。因此,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积极的临床诊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肠癌(分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男、女发病率分别上升了84.6%及78.1%。因此,如何使得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9��¡͹��Ƥ����ά�����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认识,探讨正确和规范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19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中有111例(占93.3% )在入院前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术,经补充广泛切除,病理检查最终明确局部有肿瘤残留者57例,占51.4%,其中40例(占70.2%)在查体或B超检查时未能发现残留灶;12例(占10.1%)出现纤维肉瘤样改变(DFSP-FS),其中10例见于局部切除或广泛切除后复发的病例(复发次数1-13次不等)。结论 为避免误诊,临床医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DFSP的认识;在局部切除术后,一经病理检查确诊为DFSP,必须施行补充广泛切除以避免肿瘤残留;为减少复发,宜重视首次手术的正确治疗和广泛切除手术的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