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临床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致残率却明显提高。康复训练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子,我国2001年启动的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的“十五”攻关课题,已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三级康复网络。三级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大大减少社会用于疾病的各种经济支出。神经内科2006-2008年对176例脑卒中的患者除了早期康复护理,还进行康复指导,使患者出院后仍能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上海市金山区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相关基础信息。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病例和对照97组,进行χ2检验,将P<0.05的变量引入方程,进行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对照2组经χ2检验,与食管癌发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体重变化、体质指数、劳动强度,重度吸烟、饮酒、重度饮酒、进食快、精神脾气。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降低、重度吸烟、重度饮酒、进食快、体质指数<19为本区食管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上述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金山区食管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72例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金宁方,对照组服用1/20剂量加味金宁方。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或至病情进展,观察实体瘤疗效、免疫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3例,最终有效完成试验的病例66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②实体瘤疗效:在术后1年内,治疗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94%、72.73%;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免疫疗效:术后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76%、69.70%,两组免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免疫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本组前一观察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助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并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针刺通过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已逐渐开展并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研究的造模方式不一,术后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考量;2治疗组一般为电针或头针,干预方法较为单调,且取穴、电针参数、观察时间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3各个研究中观察指标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横向可比性不大,而且采用的检测方法也比较传统,今后的实验可以适当创新性采纳先进的技术及设备;4现阶段实验研究对象较局限,绝大部分为各类大鼠,是否能与人体临床实际相一致也有待于将来大量的研究来印证;5现阶段的研究多是针对某单一的MAPK信号通路的家族成员进行观察,而众所周知MAPK家族相当庞大,并且仍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加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更是复杂繁琐,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在设计时或许可以考虑同时观察两条、三条甚至更多,以便了解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许针刺正是通过调整各通路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6当前对于针刺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多地停留在简单的验证及合理的推测上,尤其是对于研究相对较多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作用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这无疑给后续的研究埋下了路障。所以,在该研究领域一些根源性问题上达到共识的要求迫在眉睫,而怎样设计实验建立权威以及更深层次地阐明该机制是对我们提出的一项严峻而意义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操作患者的集束化教育管理对置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患者50例,随机分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宣教,术后发放《PICC导管规范化维护流程》手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教育管理,包括术前思维导图使用,置管护士口头宣教、情景模拟教育法、术中心理护理、放松训练,术后发放《PICC导管规范化维护流程》手册,出院患者加入PICC患者微信群,护士通过微信开展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前相关知识认知及信息获取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正确配合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胸部手术后急性创口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标准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PCA自控镇痛法止痛;观察组从术后4 h起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8、24、48 h,针刺间隔期使用穴位敷贴。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法(VAS)和简化的Mc Gill疼痛问卷(SF-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于术后4 h及48 h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结果:VAS评分、SF-MPQ评估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含量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患者术后的创口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本研究分析了2002—2013年上海市恶性肿瘤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随访资料,按诊断年份、性别、瘤别、年龄等不同分组分层分析,计算例数和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观察生存率应用寿命表法计算,应用Elandt-Johnson模型推算0~99岁逐岁的生存概率,再根据EdererⅡ方法计算期望生存率,最终获得相对生存率,并计算其逐年率值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采用简化的国际癌症生存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02—2013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44 520例,其中643 545例(99.85%)纳入观察队列进行生存分析。5年观察生存率从37.61%上升至46.47%,5年相对生存率从42.18%上升至51.11%,5年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从40.57%上升至49.80%。2011—2013年诊断病例中5年相对生存率最高的是甲状腺癌(99.43%),其次是女性乳腺癌(88.35%)和子宫体癌(85.56%);最低的是胰腺癌(5.87%),其次是胆囊癌(13.64%)和食管...  相似文献   
29.
目的:描述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特征及趋势变化,为探索乳腺癌病因学研究线索以及制定预防、干预和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Joinpoint软件对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并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探究患者的年龄、诊断年份和出生队列对长期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共68 192例,发病标率为31.72/10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从20岁起持续升高,40岁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女性乳腺癌死亡共21 535人,死亡标率为8.62/10万,死亡率总体趋势平稳,死亡风险从45岁起明显升高。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乳腺癌的发病率变化有影响(P <0.01),而死亡率的升高与年龄和队列效应有关(P <0.01)。结论: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仍呈较快上升趋势,死亡率趋势总体平稳,提示治疗有效,生活质量改善;但是,乳腺癌仍是上海市女性人群罹患的主要恶性肿瘤,应持续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防治策略,进一步加强乳腺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NK细胞、Karnofsky(KP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血清CEA、CYFRA21-1、NK细胞、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8+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NSCLC,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CEA、CYFRA21-1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