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浓度类风湿因子(RF)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Anti-HAV IgM)的影响,为临床明确诊断甲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用ELISA和ECLIA分别检测Anti-HAV IgM,并比较RF吸附前后ELISA检测Anti-HAV IgM的吸光度(OD)值的差异。结果 60例RA患者血清中,2例确诊甲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和ECLIA法均检测出Anti-HAV IgM阳性,另58例ELISA法检出Anti-HAV IgM阳性11例,阳性率18.96%(11/58);ECLIA检出Anti-HAV IgM阳性1例,阳性率1.72%(1/58),明显低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58例RA患者血清用纯化的人IgG胶乳颗粒试剂吸附后重新进行ELISA检测,仅有2例阳性,吸附后的OD值较吸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中高浓度RF会引起ELISA检测AntiHAV IgM的假阳性,而对ECLIA法检测结果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速螺旋CT分层扫描及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图像分析技术在枢椎个体化置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共120侧枢椎椎弓根,术前接受螺旋CT分层连续扫描,根据椎动脉孔及椎弓根扫描结果判断椎弓根类型,并测量椎弓根长度,内倾角等指标,为手术提供参考.[结果] 120侧枢椎椎弓根经CT薄扫后,其椎动脉孔分型为:Ⅰ型70侧、Ⅱ型20侧、Ⅲ型18侧、Ⅳ型12侧.选择其中的100侧椎弓根实施螺钉固定,术后CT钉道扫描显示97枚螺钉位于椎弓根管内,位置良好;3枚椎弓根螺钉偏外,指向或进入椎动脉孔.未出现偏向椎管的病例.置钉总成功率97%,置钉失误率3%.[结论]①基于枢椎椎动脉特征型的椎弓根分类判断方法对于判断枢椎椎弓是否适合置钉具有重要价值;②术前对患者枢椎椎弓根进行螺旋CT分层扫描后,测量相关数据,判断枢椎椎弓根的类型,并进行术前钉道设计与测量有助于提高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33.
下肢静脉曲张破溃的治验体会北京铁路分局中心医院(100071)吴增辉笔者运用益气活血,托毒生肌,清热燥湿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破溃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例1:男性,55岁。患者自1982年以来,左小腿浮肿,静脉曲张,继而出现溃烂,周围肤色变黑。19...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标本测量,研究以下关节突中心点为入钉点,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法及要点。方法50枚人尸体骨干骨标本,以下关节突中心点A为进针点,在枢椎腹侧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α;在椎弓背侧,选择上关节突内缘C点为标志点,测量AC连线的冠状面内倾角β,探讨α与β的相关性。结果枢椎腹侧测量的椎弓根冠状面内倾角为43°±4°(左侧),45°±5°(右侧),均值44°±6°;枢椎背侧测量的下关节突中心点A与上关节面内缘点C的连线内倾角β为39°±5°(左侧),37°±6°(右侧),均值38°±7°;α,β差值平均为5°±2°。结论①椎椎弓根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椎弓根螺钉的进入方向必须非常精确,否则很容易穿出椎弓根内外壁,造成椎动脉或脊髓的损伤;②枢椎下关节中心点与上关节面内缘点的连线对于确定合理的钉道方向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Irreducibleatlantoaxialdislocation(IAAD)withventralspinalcordcompressionisadifficultclinicalproblemtotreat.Historically,occiput cervicalinternalfixationhasoftenbeenperformedafter decompressionusingananteriortransoralapproach.Generally,however,atlantoaxialreductioncannotbe accomplishedinthesamemannerascervicalmotion significantlydecreasesandthedecompressionfactoris notsufficient.1,2Asaresult,webegantoutilizea transoralapproachtotreatIAADwithventralcord compressionfrom1984,andourpreliminaryre…  相似文献   
36.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髓外硬膜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根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肿瘤大小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但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生长至巨长型,甚至经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呈巨大哑铃型。作者报告1例男性37岁,患双下肢麻木、乏力、肌肉萎缩4年余,加重并出现行走困难、大小便费力2年。MRI检查发现为第11腰至第3骶巨长型椎管内肿瘤,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将肿瘤整块完全切除并行脊柱内固定术,肿瘤纵轴长度达33cm,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大小便功能和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如此长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报道。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误的原因,探讨提高置钉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因上颈椎外伤、脱位和肿瘤接受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50例,共置入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根据术前CT薄层扫描结果将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Ⅱ、Ⅲ、Ⅳ型;在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钉道上倾角,在术后CT片上测量钉道内倾角,并根据CT结果将置钉失误分为两类,A类为钉道偏内指向椎管,B类为钉道偏外指向椎动脉孔。结果:100个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型76个,Ⅲ型10个,Ⅳ型14个。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共发生A类失误8枚(8%),其中Ⅰ型5枚,Ⅲ型1枚,Ⅳ型2枚;B类失误2枚(2%),其中Ⅲ型、Ⅳ型各1枚。Ⅰ型、Ⅲ型、Ⅳ型的置钉失误率分别为6.6%、20%、21.4%。A类失误组的钉道上倾角为14.8°±8.5°,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18.3°±9.7°(P<0.05),B类失误组为17.5°±6.8°,与正确钉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类失误组的钉道内倾角为21.4°±7.1°,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33.7°±7.3°(P<0.05);B类失误组为44.9°±8.8°,明显大于正确钉道组(P<0.05)。结论: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变异是导致置钉失误的客观因素;而术中钉道内倾角和上倾角偏小是引起置钉失误的最常见原因。术前应根据CT扫描结果充分掌握枢椎椎动脉孔的特点,结合"宁上勿下,宁内勿外"的原则,合理把握钉道方向,以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38.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个体化置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性化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术前接受薄层CT扫描的30例上颈椎疾患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的数据输入Mimic和 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最佳的椎弓根钉道,然后根据钉道设计导航模版.用激光快速成型机打印导航模版,用于手术时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39.
前路带锁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 ,临床倾向于手术治疗。近年逐渐流行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技术[1 ] 。我院自 1996年开始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 (anteriorcervicallockingplate,ACLP ;商品名ORION)治疗下颈椎损伤 2 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2 2~ 73岁 ,平均 44岁。其中交通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7例 ,运动损伤 1例 ,物砸伤 1例。损伤部位 :C4骨折 4例 ,C4~ 5 脱位 3例 ;C5 骨折 3例 ,C5~ 6 脱位 4例 ;C6 骨折 6例 ,C6~ 7脱位 2例。损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