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寰枢椎手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寰枢椎与枕骨大孔及其周围韧带构成了漏斗形复合体.它包绕着小脑下部、延髓及脊髓起始部,是人体中轴骨活动范围最大、生理功能极重要部位。其罹患伤疾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医治难度也较大。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诊治方面已有了很大发展,倍受脊柱外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改善脊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999-10/2003-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采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前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患者2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12例,先天性畸形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为寰枢椎前脱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经口咽前路和后路一期减压及后路内固定6例,后路减压内固定1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后二期行前路减压7例。减压后全部病例均行Cervifix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后佩带颈围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100%。采用自拟的公式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率,改善率=[(术后矢径-术前矢径)/(拟正常矢径-术前矢径)]×10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随访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患者枕颈不适消失,四肢麻木基本消失,感觉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为14.2分,平均较术前提高6.4分,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4%;术后脊髓减压改善率为70.2%;术后三四个月均骨性融合,无骨不连发生。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5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折断及松脱现象。但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病例中,有6例患者发现其颈椎固定节段与未固定节段的界面出现明显的成角和轴线异常的影像学变化。术后被固定融合的枕颈及颈椎节段的活动功能均丧失,仅靠下颈椎的代偿,颈椎活动度明显受限,仅为正常活动度的1/3左右。1例发生椎动脉损伤,为先天性畸形患者,术中给予及时处理。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装配合理,提供螺丝钉最佳装配位置;留有植骨空间利于植骨融合;其纯钛/TAN合金材质不影响术后MRI检查,能量化术后的脊髓减压改善情况,优于枕颈CD环等内固定。但其固定节段多,影响颈椎活动度;并可加速下位颈椎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3.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早期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骨折脱位 80 %以上发生于下颈椎 ,其中 70 %合并脊髓伤或神经根受压症状[1] 。下颈椎损伤是否早期手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 5 5例早期手术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 ,对其目的、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有关问题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48例 ,女 7例。年龄 2 2~ 79岁 ,平均 41岁。损伤部位 :C4 骨折 9例 ,C4~ 5脱位 8例 ;C5骨折 10例 ,C5~ 6脱位 8例 ;C6骨折 10例 ,C6~ 7脱位 10例。损伤类型 :屈曲压缩性骨折 2 0例 ;爆裂性骨折 9例 ;骨折脱位 2 6例 ,并发其它脏器损伤 1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5.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在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的寰枢椎脱位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术后椎间隙急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椎间盘术后,通过临床查体,MRI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椎间隙感染进行诊断,急性椎间盘感染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椎间隙引流等方法治疗:慢性椎间隙感染采用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法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被诊断为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腰痛,低热,血象升高,血沉加快,腰椎MRI出现特征性改变等表现。其中6例获得早期诊断,早期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慢性感染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予以后路病灶,植骨内固定术,8例患者均症状改善,病愈出院。结论: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应该早期渗断,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介绍Cervifix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6例由新鲜创伤和25例由陈旧性创伤、先天畸形、类风湿引起的枕颈失稳病例,采用Cervifix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3l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和断裂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l例在术中发现有椎动脉损伤,术后无相关症状出现。所有病例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脊髓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Cervifix系统固定可靠,器械安装方便,手术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仍是目前枕颈融合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范围减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15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2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引起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4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5/15,显效率9/15,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9.8%。本组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TARP钢板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 ,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最大拔出力。方法 共 12例C0 ~C3 新鲜标本。 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 ,分 7组 :(1)完整标本 (对照 ) ;(2 )损伤 (去除C1前弓、C2 齿突 ,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 ) ;(3)TARP ;(4 )后路Brooks钢丝 ;(5 )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 ;(6 )Magerl+Brooks;(7)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另 6例(双侧n =12 )分解为单个椎体后用于螺钉拔出力测试 ,分 3组 :(1)寰椎 ;(2 )枢椎 ;(3)C3 (对照 ) ,分别测定最大拔出力。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组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性能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 (P <0 0 5 )。C1、C2 、C3 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 4 91 5 8±6 7 92、396 73± 6 0 99、385 5 3± 96 77N ,C1与C2 、C3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TARP与目前临床应用最坚固的后路Magerl+Brooks固定等效 ,较其他 3种固定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其寰椎和枢椎螺钉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