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对人类,尤其是对胎儿的危害严重。孕期发生HCM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均可经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活产婴儿先天性畸形。部分患儿出生时可无异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表现出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因此,早期预测异常妊娠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总结小儿断指再植手术整体护理经验。方法:从1990年7月~2006年4月对39例断指再植小儿的护理进行探讨,以患儿为中心,做好患儿的入院评估,根据患儿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小儿断指再植总成活率90.48%。结论:整体护理便于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和再植手指局部情况,提高了再植手指成活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4.
张敏  叶冬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3):40-40,43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分析其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年内分娩人群5150例中选择行剖宫产术3210例的剖宫产指征。结果我院4年间剖宫产率为62.3%,难产、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疤痕子宫是4年间我院待产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前四位指征。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因素进行剖宫产,从而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01~2011-03(A组)及2012-.01~2012-03(B组)的乳腺、甲状腺、疝气等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及切121感染的发生率,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44例清洁手术中,A组18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95.83%(46/48)、甲状腺手术100.O%(61/61)、疝气手术100.00%(78/78);B组15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5.41%(2/37)、甲状腺手术6.98%(3/43)、疝气手术31.17%(24/77)。A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1)。A、B两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不存在相关性,无高危因素患者行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从查阅1979—2011年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中筛选、归类、讨论与分析。在2011-10-13百度搜索"输液"及"死亡"相关新闻72400篇,经筛选与输液死亡相关的案例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篇文献报道2497例输液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15篇文献报道95例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新闻报道112例输液死亡。儿童发生不良反应高达40.2%;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药物中,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占45.7%,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热原反应为主;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输液引起死亡的发生率高达58.0%。每年第三季度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占42.7%。结论儿童、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以及每年第三季度是输液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谨慎选择输液,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统计分析Met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为Met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二甲双胍”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NKI,查阅国内1915~2011年间有关Met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病例的汇总和整理,统计Met不良反应.结果: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4篇,纳入临床研究总病例数2 794例,引起不良反应总例数526例(18.8%),其中胃肠道反应364例(69.2%),低血糖34例(6.5%),乳酸酸中毒致死26例(4.9%).结论:经Met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1/5可出现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以乳酸酸中毒最危险.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评价哮喘评估指标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185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及肺功能检测的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的139例 (75.1%),部分控制的36例 (19.5%),未控制10例 (5.4%)。是否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C-ACT)、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PAQLQ)得分等哮喘检测指标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哮喘患儿FEV1%与C-ACT、PAQLQ呈正相关性 (r = 0.214、0.312,P < 0.05),而与FeNO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r = -0.18,P > 0.05)。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儿童哮喘控制的影响因素。联合FEV1%、FeNO水平以及C-ACT、PAQLQ评分等多个指标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更有利于儿童哮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高渗葡萄糖(高渗糖)膝关节局部注射(增生疗法)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为高渗糖注射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ubMed、Scopus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关于高渗糖注射对KOA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的数据,采用RevMan 5.1软件对高渗糖注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膝关节的疼痛、生理功能及僵硬等指标进行相关的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共计355例患膝(234例患者)。Meta分析,高渗糖注射对KOA引发的疼痛有短期(SMD =-1.45,95% CI:-2.42~-0.48,P=0.003)及长期(SMD =-2.20,95% CI:-3.45~-0.94,P=0.000 6)缓解的效果。高渗糖局部注射可显著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SMD=-2.00,95% CI:-2.84~-1.55,P<0.00001),但对对膝关节僵硬程度无明显改善(SMD =-0.05,95% CI:-1.02~0.03,P=0.07)。结论:高渗糖注射可有效改善KOA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能力,但对改善膝关节僵硬效果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其导致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患者,采集血样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并对DAT阳性者进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检测,对药物抗体阳性者收集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导免疫溶血反应的情况。结果纳入该研究的125例被检者中,DAT阳性74例(59.2%),其中检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34例(27.2%),4例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结论临床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过程中,机体可产生相关药物抗体而引起药源性免疫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