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59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致死原因。抗血小板治疗是脑卒中防治的三大基石之一,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尽管进行长期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即"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本文就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四环素调控复制缺陷性单纯疱疹病毒I型重组载体(QR9TO-LacZ)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探讨其介导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基因调控效能;并检测该载体对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用RUL9-8细胞系扩增QR9TO-LacZ病毒株,收集后采用噬斑法测定病毒滴度;体外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将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强力霉素(DOX)组和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用QR9TO-LacZ转染,强力霉素组加入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0.5μg/ml),对照组加入等剂量空白对照液。同时根据感染复数(MOI),即MOI=3、5、10、30 PFU/cell,将两组培养细胞进一步分为亚组。病毒转染48h后行X-gal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随机选取10个高倍镜视野(×400),计算每高倍镜视野中平均蓝染细胞率,比较不同MOI病毒感染神经元的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感染病毒48 h(MOI同上)后神经元的活性。结果在含有DOX的培养环境中,不同MOI亚组(3、5、10、30 PFU/cell)QR9TO-LacZ感染神经元出现蓝染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35%±0.84%、10.64%±1.92%、19.73%±2.87%、34.41%±2.58%;在无DOX的培养环境中,各亚组均未观察到蓝染细胞。上述MOI感染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4%±8.16%、88.00%±5.69%、83.95%±3.82%、78.90%±5.49%。结论 QR9TO-LacZ载体能有效地将目的基因导入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并表达;目的基因表达的开启受强力霉素调控;QR9TO-LacZ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成年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侧支循环分布模式.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119例成年卒中型MMD住院患者.以卒中半球同侧的颅内和(或)颅外的侧支循环为研究对象,且将其分为3个等级:1级侧支循环(大脑前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2级侧支循环[扩张和(或)延长的脉络膜前动脉、开放的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大脑前动脉]、3级侧支循环(颈外动脉向颅内代偿通路).分析这些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与Suzuki分级的关系.结果 在参与评估的与卒中半球同侧的117个血管单位中,侧支循环共有200个(分为3个等级).1级、2级和3级侧支循环所占比例依次为11.5%( 23/200)、52.0%( 104/200)和36.5% (73/200).随着Suzuki 级别的升高,1级侧支循环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主要集中在MMD的早期(Suzuki Ⅰ~Ⅱ级),占91.3%(21/23;Z=-7.270,P<0.01).3级侧支循环所占比例随着Suzuki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全部出现在MMD中期(SuzukiⅢ~Ⅳ级)和晚期(Suzuki Ⅴ~Ⅵ级),分别占37.0%( 27/73)和63.0%(46/73;Z=-7.270,P<0.01).与1级和3级侧支循环总体分布比较,随着Suzuki Ⅰ~Ⅵ级变化,2级侧支循环分布比例依次为6.7% (7/104)、7.7% (8/104)、15.4%(16/104)、40.4% (42/104)、14.4% (15/104)和15.4%(16/104),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Z=-1.074,P=0.282),但主要分布在MMD的中期.结论 MMD侧支循环模式是多样的,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变化;尤其在MMD的中期,2级侧支循环在整个侧支循环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此数据提示这些侧支通路可能在MMD整个病程中发挥重要的侧支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94.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可以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也可刺激内皮细胞表达大量的黏附分子、趋化因子,促使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趋化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导致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在临床中,支架直径是影响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有关不同尺寸取栓支架选择的共 识指南尚未建立。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直径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对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病例选自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总共纳入628例使用Solitaire可 回收支架进行急诊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256例使用直径6 mm Solitaire可回收支架, 372例使用4 mm支架。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2种不同直径取栓支架组的患者进行匹配。血管开 通率的评估使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预后 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同时记录症状性出血及院内死亡率。 结果 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 mm和4 mm两组支架患者比较,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血管闭塞患者中,使用4 mm装置的患者血管开通率更高(P =0.021),用时更 短(P =0.002),取栓次数更少(P =0.025)。对该部分患者术中血管开通率进行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小 尺寸支架[比值比(odds ratio,OR)3.2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9.162,P =0.029] 以及倾向性得分(OR 52.84,95%CI 3.468~805.018,P =0.004)是成功开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本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Solitaire可回收支架的尺寸对血管内治疗结果有影响。对于动脉粥 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使用小直径尺寸的支架具有更高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96.
编者按     
正卒中领域的热点,自2015年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Netherlands,MR CLEAN)等临床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卒中治疗进入到血管内治疗的时代。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目前指南推  相似文献   
97.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长期的临床 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早在1996年,3 h内溶栓治疗就已经被证明是急性缺 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获得治疗的患者很少,除了治疗时间窗的限制、未能及时就诊等原因, 单纯的“时间窗”往往提供不了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血管病变、侧支 循环和缺血耐受的不同,时间窗是否也存在个体差异呢?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20多年 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延长卒中治疗时间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前,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EV),通过水平转移母体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参与细胞间通讯并调节受体细 胞的生物学功能。EV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与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逐步成为卒中防治研究的 热点。本文就EV内含物的分子组成与生物学功能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
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CA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CAAS术患者177例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77例中,出现持续性低血压92例。单因素分析提示,球囊直径、球囊长度、扩张次数、扩张持续时间、扩张压力、双侧颈动脉支架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Forward LR法分析提示,双侧颈动脉支架、球囊扩张持续时间≥5s、球囊扩张压力>8atm是发生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侧颈动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压力>8atm、扩张持续时间≥5s的患者术后易出现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临床症状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且起病时间≥24h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BAO)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ERT)的可行性. 方法 共纳入11例起病时间≥24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弥散加权成像( DWI)未发现脑干网状结构和双侧丘脑有损害的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