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肝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2.8%,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例数以及MVD显著多于元转移组(P〈0.01);肿瘤包膜不完整和无包膜组VEGF阳性表达例数显著多于包膜完整组(P〈0.01);而且VEGF表达强度与MVD间关系密切;但肿瘤直径≥5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4月医院PET中心检查的86例疑似HC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评价18F-FDG PET/CT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59个月,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复发和(或)转移,其中单独肝内复发者27例,单独肝外转移者6例,肝内复发合并肝外转移者19例。以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18F-FDG PET/CT诊断HCC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91.86%。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出率较高,便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3.
ICGR15和OGTT预测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15)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对原发性肝癌(PHC)肝脏储备功能预测的价值。方法将58例PHC病人按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代偿良好组(A组)、轻度不全组(B组)和重度不全组(C组),术前做ICGR15,OGTT及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C组ICGR15(24.17%±6.59%)较A组(11.42%±3.91%)、B组(16.28%±6.07%)显著升高(P均<0.01);C组OGTT120min血糖值(9.91mmol/L±3.09mmol/L)明显高于A组(5.42mmol/L±0.83mmol/L)、B组(6.68mmol/L±1.61mmol/L)(P均<0.01);ICGR15和OGTT的准确性(86.2%,81.0%)、阳性预测值(93.5%,90.6%)、阴性预测值(74.4%,72.5%)均明显高于Pugh肝功能评分(P<0.01)。结论ICGR15和OGTT可作为预测PHC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发生原因、确诊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直视下观察,并与B超、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ERCP检查38000例次中确诊47例(1.24%),其中34例合并结合,19例伴有胆道积气。38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7例,胆总管空肠吻合31例(其中4例肝门部管狭窄整形,5例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ERCP对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胆道系统的全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7月单侧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OTFHULA);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EP)。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均0.001);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分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OPFHULA组和TEP组治疗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胆囊切除术后15年余,出现上腹部包块伴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15年前"因胆囊结石外院行胆囊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能提供。2年前发现上腹部异常包块并逐渐增大,伴反复上腹疼痛。疼痛无明显放射性,伴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不适,无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67.
6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胸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气胸的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LC中出现气胸的8例患者的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引流治疗后,所有患者气胸均消失、痊愈出院,无死亡率.平均住院11 d,无胸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复查B超或胸片显示胸腔无积气、积液,患者无异常感觉,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LC中气胸的发生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及时发现是关键,立刻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9.
为观察门腔分流术在降低门脉压力的同时对冒粘膜功能的影响,采用化学诱导大鼠肝硬变模型,观察正常大鼠及手术前后肝硬变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粘膜内糖蛋白、前列腺素含量变化。结果:肝硬变大鼠胃窦及胃底部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门腔分流术后则逐渐升高,术后5周时则显著高于术前(P<0.01),其中胃粘膜血流量接近于正常大鼠水平。由此表明肝硬变门脉高压时冒粘膜微循环及营养代谢功能降低,防病力下降,构成了门脉高压性粘膜病变的基础,门腔分流术则改善了胃粘膜的微循环及功能,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0.
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二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例1 男性,36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黄疸10年入院。4年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斜切口瘢痕,长约15cm。,余无特殊发现。B超、CT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萎缩,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1cmo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约0.5~0.8cm。3d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