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肉毒毒素注射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经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无明显改善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于注射前、末次注射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进食功能,采用吞咽造影评估环咽肌开放程度,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PAS)评估渗漏误吸程度,采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评估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松弛残余压、UES静息压、腭咽收缩压力峰值和下咽收缩压力峰值等。结果:注射后15例(83.3%)患者的FOIS分级提高,3例患者的FOIS分级无变化。患者注射前、后FOIS分别为1(1,2)和3(2,4.25)(P0.001),环咽肌开放程度分别为2(2,3)和2(1,2.5)(P0.05),PAS分别为6(5,6.5)和6(2.5,6)(P0.05)。注射前、后UES静息压分别为(37.4±14.0)mmHg和(36.2±23.9)mmHg,UES松弛残余压分别为39.9(4.9,103.9)mmHg和18(4.4,67.9)mm Hg,腭咽收缩压力峰值分别为(116.2±46.0)mmHg和(105.0±65.2)mmHg,下咽收缩压力峰值分别为(46.3±26.9)mm Hg和(67.3±44.1)mmHg,上述指标注射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干预常规治疗无效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基于Praat语音分析软件探讨声学数字化分析方法在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4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标准化的吞咽造影检查,要求每例患者在进食每口食物前、后分别发“衣/i/”音3次,采集声音样本。根据渗漏-误吸分级(PAS)将所有患者分成非误吸组(16例)和误吸组(30例),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进食前和进食后的组内及组间嗓音的基频、相对平均扰动度(RAP)、相对频率微扰(Jitter)、相对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微扰商(APQ)和谐波噪声比(HNR)等声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非误吸组患者的各项声学参数指标进食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组患者的基频、RAP和Jitter数据进食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食前,非误吸组患者的RAP[(0.31±0.22)%]和Jitter[(0.49±0.32)%]分别与误吸组的RAP[(1.02±0.53)%]和Jitter[(1.71±0.84)%]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非误吸组优于误吸组;进食后,仅Jitter值[非误吸组(0.49±0.32)%;误吸组(0.74±0.43)%]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结论 可在进食评估前,通过对声学参数RAP和Jitter的分析,识别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为咽期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吞咽常规治疗组.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拔除鼻饲管或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UES测压检查.评估的指标包括: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及UES静息压.结果 球囊扩张组15例患者治疗后12例拔除了鼻饲管,吞咽水(P =0.008)、浓流质(P=0.004)及糊状食物时(P=0.001) UES松弛残余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吞咽水(P =0.006)、浓流质(P =0.002)及糊状食物(P<0.001)时UES松弛持续时间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ES静息压也有所恢复[治疗前(30±3)mm Hg治疗后(59±6) mm Hg,P<0.001].球囊扩张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均值较治疗前增加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治疗组15例患者治疗后2位拔除了鼻饲管,吞咽3种食物时UES松弛残余压与持续时间改善不明显(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均值较治疗前增加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结论 UES松弛功能受损是脑干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重要表现.改良球囊扩张术对UES松弛功能有益处;对恢复UES的静息压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和舌骨移动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吞咽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d,每次30min;两组治疗均为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拔除鼻饲管或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的指标包括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前后径宽度.结果:球囊扩张组12例患者拔除了鼻饲管,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仅有2例拔除了鼻饲管,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可用于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完全性失语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对17例患者进行评价,诊断为完全性失语,采用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计算机语言训练软件对患者进行语言治疗,比较训练前后评价结果。结果:17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口颜面失用,16例伴言语失用,8例伴有单侧空间忽略。17例患者训练后在说、抄写以及听理解、阅读理解、复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前两者P<0.05,后三者P<0.01),但在出声读、描写、听写、计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失语的患者经综合语言治疗后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少部分患者可恢复到似Broca失语的临床模式,但要达到日常交流还必须借助语言及非语言的综合方式进行,使交流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7.
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放射性脑病、脑干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各1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和光纤内窥镜吞咽检查,拟诊环咽肌失弛缓症。利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牵拉导尿管,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球囊,使球囊反复多次通过狭窄的食道入口,逐渐扩张环咽肌。同时在颈部结合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进食指导训练。结果 分别给予4次及15次扩张治疗后,2例患者均可独立自主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吞咽动态造影是明确诊断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8.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 (NCSE)量表对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2 16例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用统计学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2 16例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94例 ,占 43.5 % ,尤以记忆力、空间结构能力、计算能力容易受累 ,多数患者的认知能力为轻度~中度受损 ,一般涉及 2~ 3个左右的认知项目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数量、卒中次数及有无合并疾病等密切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NCSE量表可以作为认知功能障碍常规检查量表 ,以便早期发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干预 ,临床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表现及语言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性意义(P=0.910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1.96(t=12.63,13.32,P均<0.01)。结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